在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平原村桥弦,600余村民正以“主人翁”的姿态,用双手书写着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油菜花变菜籽油+土地流转种水稻”的产业转型,这个曾经普通的村组,如今不仅实现了集体收入翻番,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一幅“油香稻香交织,宜居宜业相融”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环境焕新:村民共建“浪漫桥弦”,人居环境蝶变
2024年8月以来,平原村桥弦以“浪漫爱情圣地”为主题,发动村民自筹资金4万余元,投工投劳8000余人次,将原本杂乱的村道拓宽硬化,修建仿古护栏、爱心长廊和纳凉亭台,并巧妙融入爱情诗句、古树景观等文化元素。不少村民感慨:“现在村里道路干净整洁,环境美了,大家住得舒心,游客也爱来!”通过“户户出钱、人人出力”的共建模式,桥弦不仅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更成为麻阳首批“市级和美村庄”之一。
产业转型:油菜花变“金油”,土地流转“生金”
桥弦依托20余亩油菜花田,将传统种植升级为“油菜花观光+菜籽油加工”产业链。村民们将收割后的油菜籽统一加工成高品质菜籽油,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使得组集体收入增加两万余元。而收割后的土地则流转给农业企业种植优质水稻,发展规模化农业。
文化赋能:从“种风景”到“种幸福”
桥弦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以村口800年“爱情古树”为核心,打造“浪漫桥弦·爱地神往”主题IP,村内设置爱情主题诗词步道、古树祈福台。2025年4月13日由团县委牵头举办的“锦绣苗裳·缘动青春”青年联谊交友暨“筑梦麻阳”人才沙龙活动在这里举行,吸引周边游客百余人。同时,通过“农村物业”自治管理模式,村民自发维护环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村党总支书记张梦玲表示:“下一步将串联周边稻田景观,发展农耕体验,让‘浪漫经济’持续带动村民增收。”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望
编辑:张蓉
本文为麻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949/66/14979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