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麻阳民族民间法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芹 颜琦 编辑:张蓉 2025-04-10 16:36:39

4月8日,位于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溪村的民族民间法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作为国内首座专题展示民族民间法文化的博物馆,当地通过对湖南传统法文化的抢救性发掘、整理、保护,共展出200多件苗、瑶、侗、汉等沅水流域各民族的民间法文物。

微信图片_20250410153620.png

民族民间法文化博物馆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石羊哨乡新溪村,博物馆面积约608平方米,是全省首批乡村博物馆之一。馆内展陈内容以“乡村秩序的生成——民族民间法文化”为主题,主要展示沅水流域各民族多样性民间法文化的历史变迁、表现形态、规范功能、实践成效及其社会生活图景。

微信图片_20250410153623.jpg

“整个馆从谋划到开馆花费了20个月,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大概有七八个月,馆内目前正式布展的产品有213件,其中海外回流的画一共是48幅,这是非常珍贵的。”省委办公厅驻新溪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一级调研员范年东介绍道。

在博物馆的筹备过程中,省委办公厅驻新溪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通过校地合作,与怀化学院李晓明教授团队携手,深入挖掘具有地方法制特点和民族法制特色的代表性实物文献资料,收集整理400多件展品,涵盖人与自然环境保护、家庭关系婚嫁习俗、全力保障房屋产权等八个部分,通过拓印碑刻、契约文书、画作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怀化多民族地区传统法文化的丰富资源。

微信图片_20250410153614.png

“历史上,由于苗族、侗族‘舅霸姑婚’习俗,男人劝不了的架,妇女可以解决。”在展馆的一幅《妇女劝架图》前,讲解员耐心为前来参观的人介绍着《妇女劝架图》的由来。前来参观的麻阳苗族自治县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周慧通过参观了解,认为少数民族民间法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文化资源。“比如苗族‘议榔’、侗族‘款约’等制度,以群众认同的规则凝聚共识,在邻里矛盾化解、集体事务决策、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柔性约束作用,有效弥补了正式法律在基层实施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从刻满契约的古老石碑到一篇篇泛黄的文书,民族民间法文化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馆,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其独特之处在于深入挖掘民族民间法文化内涵,将法文化传播、法知识普及和法治思想教育有机融合,创新民族民间法文化保护模式,让民族法文化的根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法治力量。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芹 颜琦

编辑:张蓉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948/54/1485922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