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天气晴好,晚饭后,在麻阳高村镇通灵溪村防汛救灾安置点,镇文化站又开始放电影了,今天放映的是《马永贞之闸北决》。村民们陆陆续续围坐在屏幕前面,有的摇着蒲扇,一边轻声唠着家常,一边欣赏着电影,一幅乡村美好夏日图铺展开来。
安置点群众观看电影
6月1日晚,麻阳遭遇特大暴雨,导致部分山体滑坡,道路被毁,其中,麻阳高村镇通灵溪村的情况最为严重。灾情发生后,麻阳高村镇政府迅速反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受灾村民进行抢险转移。当即转移25户62名村民至村部集中安置点,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置点的宿舍
“对我们特别的关心、照顾,因为我现在脚不方便,带着的小孩才七个月大,政府安排一个独立单间让我们一家人住。”住在安置点母婴室的夏满香感谢着党和政府。几个月前,她摔伤了脚,女儿也有残疾,丈夫和女婿都外出务工了,灾情发生后,情况紧急,她一度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在村干部及时将我们全家人安全转移到安置点来,他们看到我孩子身上有湿疹,特意买了桃子水给孩子洗澡,又想办法为孩子筹集了很多换洗衣服。他们都很用心,特别照顾我们这种特殊家庭,这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我们一家都很感谢。”
“老人行动不便住一楼,年轻人住二楼。”高村镇通灵溪村委会根据受灾群众的人数、性别、年龄等情况,对集中安置点的宿舍进行了功能区域划分,母婴室安排在一楼。有一户家里的儿媳妇正在坐月子,为了让她安心度过月子期,村委会便为他们提供了两间单独房间。
安置点妇女开始准备晚饭
下午4点多,妇女同志们便开始准备晚饭,她们择菜、洗菜、切菜,厨房里一片忙碌地身影。
“我们在这里住得安心,吃得放心!早饭和中饭是政府提供食材我们自己做,晚饭统一安排,大家在一起吃饭更有滋味,我每天都吃两大碗。”算上周边分散安置60余名村民,安置点里每次吃饭时有120人以上,滕健因为做菜可口,便与张明两人轮流担任主厨,其余15名年轻的妇女同志分成3组轮流帮厨。
目前,安置点有住户35户83名村民。为了让大家吃到自己喜欢的菜,吃得有营养,安置点实行厨师、帮厨点菜,村干部采买,每天三菜一汤,大家纷纷赞誉吃得比家里好。
“厨房人员分工表上没有我的名字,但我还是要来帮忙,能做一点是一点。”78岁的黄秀英是一名老妇女主任,“管闲事”的习惯让她歇不下来,还带动其他老人帮厨。各位“志愿者”不光自发帮厨,还非常“勤俭持家”,从不浪费食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安置点群众集中用餐
“每天早上,我们都要为村民量体温、量血压、量血糖,并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免费的药品。”村医谭小英对每位安置群众都做了健康登记,建立了《健康管理台账》,并与2位卫生院医生24小时轮流值班,高村镇还向城西卫生院申请了一辆救护车守护在安置点。
第一天入住安置点时,全员做了核酸,3名医生还分别到每间宿舍讲解公共卫生知识,与村委会工作人员打扫集中安置点的公共区域,对安置点每个角落都做好了防疫消杀工作,保证大家在一个干净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里生活休息。
“我们住在这儿,环境卫生好,吃得好、睡得好,事无巨细都有政府帮我们打点。”村民张平凤说起安置点生活满是感激。通灵溪村委会不仅为安置点的受灾群众提供了蚊香、24小时热水、空调、桶子衣架等生活必需物资,还及时购置发放妇女、婴幼儿等所需用品,确保大家生活舒适舒心。
从第一天开始,安置点建立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外出登记。通灵溪村委会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为受灾群众提供全天候安置服务,确保大家安全无恙。
“临时安置点住着温暖,像家。”几个老人感慨着,7个月的小默默也在一旁咿咿呀呀,很活泼......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魏斯华 陈娜
编辑:张蓉
本文为麻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2022/06/15/1139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