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韩欢:山寨里的“天鹅司令”

来源:麻阳新闻网 作者:滕晖 编辑:张蓉 2016-09-21 06:49:29

        谭家寨乡楠木桥村的韩欢是一名回乡创业大学生,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养殖灰天鹅。如今,她养殖的灰天鹅已达150余只,之前已卖出了300多只,实现销售额12万余元,在本县和市区都拥有了定点餐厅,在湘西也已打开市场。

(“天鹅司令”和她的“士兵”们)

        韩欢,女,1984年出生,中央民族大学毕业,本科学历。2009年毕业后进入北京263电信集团,月薪6500元。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在北京拿着高薪出入高档写字楼,为什么不做白领了而选择回乡创业呢?

  “父母年纪大了,哥哥又在单位上班没时间管理照料山庄的事,这个山庄是父母二十年的心血,我不想它荒废掉。而且如果荒废掉了,那他们怎么办呢?”韩欢说道。

 特殊的家庭

  韩欢所说的山庄全称是清福山庄,由她的父母于1990年创办,位于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占地500余亩。山庄以种植柑橘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目前拥有果树300余亩。韩欢的灰天鹅养殖基地就在山庄内。韩欢口中的“他们”指的是山庄里一群特殊的成员,是老韩夫妇从1990年起就收养在山庄里的的流浪者、特困孤残人士和弃儿,最多时有100多人,目前在山庄常住的就有20多人。老韩夫妇不仅供养这些人吃、穿、用和学习的费用,去世的老人他们还负责安葬。之所以叫清福山庄,就是有让这些流浪者、孤残人士、弃儿能在山庄里享受清福之意。

  清福山庄就是韩欢的家,山庄里的孤寡老人、残疾人、弃儿们和她亲如一家人,她就在这个全县最特殊的家庭里长大。

  小年龄大苦恼

  在韩欢的记忆里从小到大家里一直人员众多,就拿吃饭来说,最多时就有80多人一起吃饭,大家边吃边聊欢声笑语,非常热闹。父母收养的孤儿弃儿也多,因此从不缺玩伴,这样的生活对儿时的她来说很热闹很有趣。但上初中后,一切变了,关于她家的流言蜚语毫不留情地伤害困扰着这个小女孩。有人说她父母收养残疾、流浪人士是用来给山庄做免费劳力,有人说她父母做善事是为向政府部门要钱,是把残疾人、流浪汉、孤寡老人当摇钱树,有人则用怪异的眼光看她,认为她一家人和乞丐、智障人士整天待一起,他们自己是不是也不正常,心理、生理上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甚至有人直接就说她是从疯子窝、乞丐窝里出来的。

  除了心理上的苦闷,还有经济拮据的苦恼。因为有这么多特殊的家人要抚养,老韩夫妇对子女就从没大方过。韩欢从小就没有漂亮时髦的衣服,父母给她和哥哥买衣服的标准就是便宜耐穿,就更不用说什么玩具了。初中时的零花钱,别的同学一天有十块钱她就只有一、两块,而那时一碗粉就要一块五。哥哥参加工作后心疼她,给她买零食送零用钱,她才能一个星期吃上几回零食。大三时实习有了收入,她才给自己买了喜欢的衣服。

  被别人歧视、误解,生活又拮据,那时还只十一、二岁的韩欢怎么能不怪父母呢,毕竟如果不收留这些特殊的家人,一家子就不会被流言蜚语困扰,生活也会很宽裕。父亲的回答是“我现在就把他们赶出去,你忍心吗?”,韩欢当然不忍心,但也对这种生活感到很苦恼很排斥,于是把心里的苦和委屈都写进了日记里。母亲无意中看到了那本日记,自责和无奈之下找到了韩欢初中的班主任,请求帮助。

  班主任和韩欢谈了很久,有几句话韩欢至今记忆犹新:“你父母这么做是为了让你和他们以后生活得更好,让你们以后都快乐……,以后你会觉得自豪的。”

  理解爱,传承爱

  虽然那时还小,不能明白班主任话里的意思,但很听老师话的韩欢还是照着做了,不再和父母闹别扭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韩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报导,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多,社会上对老韩夫妇和清福山庄的评价变得公正、正面起来。韩欢也逐渐成长变得更懂事,不再为生活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而自卑,到高中二年级时她已能很自豪地向同学朋友介绍自己的大家庭并经常邀请他们去山庄玩。

  “初中时是自卑,高中和大学是自豪,然而真正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和初中班主任当年的话,却是今年。”韩欢说道。

  韩欢有四个妹妹,都是老韩夫妇收养的。今年大妹韩沙考上了大学,在韩沙去大学之前韩欢帮妹妹收拾行李,在柜子里翻出了个崭新的红色书包。这个红色书包是韩欢08年大三时用实习的工资给大妹买的,算算已经四年了,可却依然崭新得像刚买来时一样。一问才知道,韩沙四年来都没用过这个书包,因为这是收到的姐姐的第一份礼物,她舍不得用一直收藏到现在。韩欢这时才真正明白了初中班主任说的“让你们以后都能快乐的生活”是什么意思,有了这份没有血缘却比血缘更浓烈的亲情,有这么多彼此珍惜关爱的亲人,生活自然会是快乐的。

  韩沙一进大学就加入了一个公益协会而不是像姐姐希望的那样进入学生会,课余时间经常和志愿者们为孤寡老人服务。听到韩沙说加入公益协会是想像爸爸一样能帮到别人,韩欢才明白当年班主任说的“以后你会觉得自豪的”的意思,不是为父母被哪些媒体报导过、被授予什么奖而自豪,而是为他们的精神被人理解和传承而感到自豪。

  其实她自己早已是个传承者,大三实习有了收入后,大妹韩沙的初中学费就开始由她主动承担。韩欢大学毕业后用月薪担负起大妹的高中学费,如今创业阶段资金再怎么紧张,她也继续担负着大妹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

(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  

归来,为了责任为了爱

  韩欢2006年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成了国家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山窝里的清福山庄飞出金凤凰了。大一新生的韩欢除了兴奋和喜悦外,也感受到了压力。哥哥早几年就上班了,而且离家很远,妹妹们又太小,家里的家务事一直是韩欢帮着父母做。到了北京,自然帮不上家里什么了,而最大的妹妹也才读初中,那时父亲快60了,母亲已经52了,这么大的家那么多的事,能有几个人帮父母分忧呢。

  每次寒暑假回家,韩欢都发现父母比以前老得快了。每次离家返校,母亲总会送她,一直站在汽车站看着车子远去已经看不见才愿意回去。大妹快高中毕业了,韩欢更发愁了。自己在北京工作,距离远工作忙,一年几乎就是过年时才回家待上三、四天,以后大妹去外地读书了,能帮父母操持家务的就又少一人了,而父母却更老、身体更弱了。

  父亲已经七十岁了,干瘦单薄的身躯仍然每天操劳在果林里;六十二岁的母亲已是头发花白,皱纹布满额头,她不仅为山庄日常事务操劳,为了补贴家用大小生意都做,经济拮据时甚至会自己挑一筐桃子坐火车去市区卖。别说是县城,在农村六十以上的老人都开始享清福了,而自己的父母清福山庄的主人却享不了清福。韩欢明白,父母这么操劳还不是为了山庄里的那些特殊的家人吗,可父母的身体又还能操劳几年呢?尽管父母很开明,认为儿女大了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并没有要求她回家乡发展,但韩欢却开始认真考虑了。

  今年一月,韩欢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工作回到了家乡创业,这里有她爱的家也有她甘愿承担的责任。

  80后独立有想法

  女儿能回来,做父母的自然开心,但老韩却并不希望她创业。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和风险的老韩实在不想女儿也再受一遍苦了,打算让韩欢就在果园里工作,每月给她开工资,韩欢拒绝了。这个大学本科生有自己的骄傲,她告诉父母自己回来可不是为了寻求父母帮助的,她要拥有自己的事业,创业的方向都想好了——养殖业。

  韩欢觉得清福山庄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万一柑橘市场出现波动,会对山庄造成重创。她发展养殖业如果成功了,一旦柑橘市场陷入低谷时,她也可以接济山庄,让那些特殊的家人们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而养殖业的头一炮,便是灰天鹅。

  “08年父亲从外地买回了十几只灰天鹅喂养,我就自己通过网络查找养殖技术告诉父亲,并且寒暑假回家还帮着喂养。3年下来也算有点经验了,所以回乡后就决定发展天鹅养殖业,也算驾轻就熟吧。”韩欢向记者解释养天鹅的原因。韩欢从沿海买来种鹅,专程到外省的养殖基地学习两个月,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养殖场里。灰天鹅们茁壮成长了,韩欢却从衣表光鲜的白领变成了大山里的“鹅司令”,她把自己在养殖场的照片发给以前的同事,同事们都差点认不出她来。

  天鹅头一年就养殖成功了,韩欢又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她的天鹅在县内和市区都拥有了定点餐厅,市场销售良好,回乡创业头一炮成功打响。现在她又办了土鸡养殖场,已养殖三千余只生态土鸡,并在筹办商品鸡养殖场,准备将家禽的高、中、低端市场一网打尽。

  关于未来,是绕不开的责任与爱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道,将来有一天父母都做不动了或者不在人世了,那么你和哥哥继承了山庄后,还会收留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弃儿吗?韩欢笑了,她说:“父亲曾经对我和哥哥说过,只要山庄一天叫清福山庄这个名字,善事就得继续做。我和哥哥都不想当不孝儿女,不想丢掉父母辛苦创下的基业,清福山庄的牌子不会变,所以行善的传统也不会变。”

来源:麻阳新闻网

作者:滕晖

编辑:张蓉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