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2020年以来,麻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创新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举措,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人员管控、教育、转化,取得良好效果。全县804名缓刑、管制、假释、暂予监外执行4类社区矫正管理对象,无一脱管漏管、无一重新重大违法犯罪;775名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对象,有效帮教率100%、安置率100%,无一重新重大违法犯罪,实现了教育好、管理好、安置好、帮扶好“四好”目标。
其经验做法于2023年5月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肯定性批示,获中央政法委《政法调研报告》2023年5月专刊印发和《长安》杂志2023年第7期摘要刊发推介;2024年7月成为全省二季度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分析会现场观摩点,助推麻阳2024年度获评“全省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
坚持“监矫安帮”一体推进 实施安置帮教关口前移
对新入矫人员开展教育活动
坚持“一体推进、关口前移、精准服务”原则,统筹推进监狱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形成有机整体,实现工作闭环。
建立监地协作帮教机制。主动与麻阳籍服刑人员相对集中的怀化、武陵、邵阳、东安、吉首5所监狱签订《监地合作协议》,每年定期到监狱开展帮教活动,向服刑人员宣传安置帮教政策、介绍家乡变化、转告家庭情况,同时带去家属和亲属的问候,使其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暖,帮助其改造。
为家属远程探视服刑人员提供服务
建立远程探视帮教机制。主动与来县矫正中心远程探视的服刑人员家属进行座谈交流,商讨帮教措施,共同做好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根据监狱反馈情况,动员一直未到探视的服刑人员家属前来远程探视,做好亲情帮教工作。
建立信息平台帮教机制。对在安置帮教平台信息核查走访中收集到的监狱服刑人员家庭、亲属关心等情况,主动及时反馈给监狱方面,提请做好教育改造工作。
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通过入监帮扶、远程探视和平台信息,了解掌握即将刑满释放人员的思想动态,重点了解其就业方面有何一技之长,出狱后打算从事什么职业,有哪些困难,需要政府提供什么帮助等,提前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目前,已为12名服刑人员解决家属困难慰问金和子女就学困难补助6万多元。
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服务 夯实管理帮教心理基础
对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些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对其回归并融入家庭、社会势必产生影响。为帮助这些对象疏导心理压力,培育积极健康心态,麻阳推行了全员心理疏导服务。
对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组建心理服务团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怀化爱翁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聘请湖南中医药大学2名心理学教授为心理督导师,组建以22名高素质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主体的工作团队,建设高标准的心理服务阵地,配备适应新时期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的心理设备,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心理矫治工作流程和制度,健全完善高规格的矫正对象档案,确保心理矫治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
开展全员心理测评。建立“入矫必测”制度,对所有社区矫正对象和走访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对象,实行“三三制”心理测评工作模式。按照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将测评对象分成“红”(人格障碍)、“黄”(心理困扰)、“蓝”(普通群体)3类,按照“点”“片”“面”3个层次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红卡”人员“点对点”(重点预防、重点监管、重点矫治),“黄卡”人员“合成片”(邻近乡镇联合成片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宣讲和团体心理辅导),“蓝卡”人员“抓全面”(网络和地面心理科普宣传、公益心理倾诉热线服务覆盖全体矫正对象,及时解困赋能)。
注重心理服务成效。全县社区矫正和重点安置帮教对象,参与心理测评率达100%,接受心理服务率100%,重点人员接受心理矫治100%,14名重点人员通过心理矫治有效转化,顺利回归社会。社区矫正对象龚某刚入矫时,抵触情绪大。通过多次心理矫治,终于打开心结,辅以就业培训,找到直播带货就业门路,帮助其走上了健康向上的生活道路。
精心实施创业就业帮扶 促进安置帮教常态长效
“生计稳,则心里安;心里安,则事业兴。”麻阳将帮助解决好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对象创就业问题、消除生计困难,作为安置帮教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注重从培训一技之长、树立就业信心和创业资金筹集等方面,提供精细有效的创就业服务。
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人员直播带货培训现场
多方培训技术技能。将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对象的就业技术技能培训,纳入全县就业培训服务的计划,统筹安排培训班次、时间和内容。重点开展直播带货培训,设立直播相关功能室,添置专业直播器材。聘请怀化远望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专业团队,对55岁以下、有直播带货就业意愿的人员,进行为期8天的直播带货业务培训。直播带货培训统一纳入县人社部门就业培训项目,保障培训经费来源,共开展直播带货培训5期,培训对象174名。安置帮教对象曾某丽直播业绩最突出,年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对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人员进行直播带货培训
多种渠道推荐就业。对在县就业服务中心、县社区矫正中心培训合格的安置帮教对象,均发给相关技术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指导每个安置帮教对象关注“麻阳就业”公众号,及时掌握就业信息。个别就业困难的,由县司法行政部门主动及时向相关企业推荐就业。目前,通过“春风行动”、企业专场招聘等活动向相关企业推荐就业50余人。
多途径帮助解决创业资金。积极用好用足就业扶持政策,为在法定劳动年龄以内,具备一定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刑满释放人员,办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最高可贷20万元,企业最高可贷100万元。在申请创业资金时,对持有《创业培训合格证》的人员优先予以支持。至今,已帮助 6 名安置帮教对象对接银行金融机构,成功获取创业启动贷款 160 万元。
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 形成安置帮教工作合力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新路子,着力构建“党委、政府领导,政法委统筹协调,司法行政部门主抓,公安、民政、人社、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安置帮教工作格局。
司法、检察干部联合走访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
强化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县委、县政府每半年听取1次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汇报,县委政法委每季度召开1次安置帮教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具体困难问题。县平安办将安置帮教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及时督促指导乡镇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职、高效完成任务。
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作用。县司法行政部门充分利用安置帮教工作平台,在刑释解矫人员交接、衔接、回归社会帮教和安置工作相关信息的汇总等方面,实现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做到帮教对象有人接、有人管,安置帮教工作底数清、情况明。
对在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发放助学金
依法护航未成年人矫正。县检察部门加强与县司法行政部门的配合,在县社区矫正中心设立未成年人工作室,监督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隐私保护、个性化矫正措施落实等情况,对4名在册未成年人矫正对象开展法治教育、心理疏导和困难帮扶工作。
提高安置帮教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帮助解决安置帮教对象生活和就业困难,促其顺利融入社会。县民政部门对刑期3年以上刑满释放人员发放临时救助金实现全覆盖,共发放临时救助金30万元;县人社部门每月及时推送就业培训和企业用工信息;县市场监管部门对涉经营犯罪、涉黑恶人员刑满释放后开办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防范行霸业霸市霸现象复燃;县教育部门全面保障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入学,做好服刑人员子女就学期间身份信息保护,督促学校随时关注学生动态,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田定军
编辑:张蓉
本文为麻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948/67/14898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