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隆家堡乡塘头山村村民自发组织、自筹资金,通过集体协作完成了村口大门修建、简易停车场扩建和产业路硬化工程,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成为当地“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凝聚了村民共识,为产业发展铺就了“快车道”。
面对村口标识陈旧、停车难、产业运输不便等问题,塘头山村村民委员会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通过“村民院落会”广泛征集意见。经过深入讨论与集体商议,村民们一致决定采用 “自愿捐款 + 投工投劳” 的方式推进建设。短短一个月时间,全村200余户村民累计筹集资金7万余元,并成立由老党员、乡贤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的监督小组,确保资金透明、工程高效。村民陈大伯感慨:“大伙儿出钱出力,就像给自家修院子一样上心!”
新建的仿古式村门融合了当地传统建筑风格,门上的楹联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展示村庄文化的“第一窗口”。
利用村口闲置空地扩建的停车场,可容纳30余辆车,解决了以往“车停田埂路、会车靠退让”的窘境,尤其为节假日返乡探亲的村民提供了便利。
产业路连接村内橘园和公路,硬化后的路面让运输效率提升50%,直接惠及30余户种植户。“以前下雨天三轮车陷泥里,现在货车能直接开到地头!”村民们喜笑颜开。
塘头山村的实践是“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模式的典范。乡村振兴办负责人表示:“村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这种内生动力比单纯的财政投入更具可持续性。”
下一步,该村将依托新建成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计划将停车场升级为农特产展销点,让村民的农产品有更广阔的销售渠道;同时,逐步延伸产业路,将其与周边温泉和景区相连,进一步盘活集体资源,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塘头山村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和美乡村”不仅是环境的美化,更是村民共建共享的精神凝聚。在这里,一砖一瓦凝聚着村民的心血,一路一坪承载着大家的期望。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探索,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峰
编辑:张蓉
本文为麻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948/66/1489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