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阳苗族自治县尧市镇,路小兰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这位曾经的都市白领,如今是当地最大的种粮大户,拥有4000多亩优质稻种植基地。在三八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近这位稻田里的“种粮女状元”,聆听她的故事。
返乡创业:从写字楼到田间地头
2012年,路小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辞去深圳某上市公司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麻阳种田。当时,村里人都说她“疯了”,放着体面的白领工作不做,非要回来“面朝黄土背朝天”。
但路小兰有自己的想法。她看到家乡大量土地撂荒,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回乡创业,用现代农业的方式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路小兰是“农业小白”,在起步阶段非常谨慎,只开垦了100亩土地“试水”。经过几年摸索,在2017年创立了清清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她自筹 300余万元投入农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流转形式,将零星、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归并整合,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几年下来,流转的土地扩大到40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科技赋能:打造现代农业新样板
“作为一名返乡扎根农村的新农人,我决心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让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结合,让产品的价值更高,让祖祖辈辈的手艺代代相传。”路小兰引进了优质稻种,采用机械化种植,实行标准化管理。通过科学施肥、精准灌溉,水稻产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目前,合作社拥有育秧机、播种机、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果园施肥机等大小的农机共177台,总价值约800万元。
“在种粮的道路上,我一直坚持三个理念,即走科学化、机械化、创新路子。”路小兰还积极与农科院、农技专家等交流合作,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综合病虫害防治等现代科技为合作社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合作社种植的“西晃山尧市大米”喜获中国绿色食品证书,这为打造品牌铸就了坚实基础。
带动致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路小兰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在于她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她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吸纳了100多户农户加入,其中不少是贫困户。路小兰不仅提供技术指导,还统一采购农资、统一销售,降低了农户的风险。
她还特别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定期举办培训班,传授现代农业技术,帮助村民转变观念。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一年一度的春耕培训将在近期举行,现在招募学员。第一期每年是500人次,第一批是50人,现在已经报名47人。”麻阳种粮大户路小兰说道。
展望未来:“一带一路”上种出新粮仓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路小兰踏上了出国种粮的新征程。她带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在老挝广袤的土地上开辟了千亩良田。
路小兰与当地政府合作,引进中国优质水稻品种,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起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她不仅带来了高产稳产的种植技术,还培养了数百名当地农业技术人才,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通过现在的新政策,我们通过‘一带一路’走出了国门,到老挝开辟了6000亩土地,一年种三季水稻。但是为了土壤的改性和粮食的增值,我们做了两季粮食生产,还有一季就是瓜果蔬菜。现在老挝正是我们毛豆和西瓜丰收的季节,下一个月正式进入我们的粮食生产。”麻阳种粮大户路小兰介绍道。
通过中欧班列,路小兰种植的优质大米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既保障了国内粮食供应,又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外汇收入。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遍地开花。
从都市白领到“种粮女状元”,路小兰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新时代农村女性的精彩篇章。她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当代女性自立自强、勇于追梦的精神风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三八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路小兰这样的新时代女性致敬,向所有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女性致敬!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 郑金丹
编辑:张蓉
本文为麻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947/98/1475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