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三两笔勾勒出速度与时间的奥秘;一堂物理课,教室充满了欢声与思考的碰撞。在麻阳锦江中学,物理教师黄泽林有一句座右铭:“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二十年来,这位曾经放弃城市优厚待遇的苗乡子弟,正是用这样的信念,成为一名真正的“点火者”。
清晨的锦江中学响起了朗朗读书声,黄泽林早已拿着教案、课本和麦克风在教室门口等候。上课铃声响起,黄老师准时进入教室,在一段亲切的师生问候后,学生快速进入状态。
物理课堂上,他拿起粉笔轻快地在多媒体黑板上画出线条,一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瞬间呈现,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在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有趣。他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对精彩的回答给予充分表扬。为检验学习成果,他邀请一两个学生上台演算,疑惑当场剖析、及时解决,直到学生彻底明白才进行下一步,四十分钟,便在这样充实而高效的节奏中悄然流逝。
“黄老师讲课通俗又幽默,下课还帮我们解困惑,有时批改作业到深夜,我们都非常喜欢他。”学生欧宸的话,说出了不少学子的心声。四十分钟的课,他连提问带演算,难点当场扫清;课间办公桌前,他的 “第二课堂” 从不缺席,直到学生眼里露出 “懂了” 的光。
除了教学,身为副校长的黄泽林还有多重身份:课堂巡察员,初一到初三的走廊上,常能看到他巡查的身影;教研带头人,主持省级课题、论文登国家级期刊,还牵头成立教研室,和同事们一起磨教学方法;“师傅”:通过 “师徒结对”,培养出 12 名县级骨干教师,让好经验 “传帮带”。
“锦江中学近 10 年出了 5 个毕业考试全市第一,物理课都是他教的!” 同事黄淑芬说,在他带动下,学校老师的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黄泽林的教育履历,是一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奋斗史。2006年,他从吉首大学物理系毕业,放弃株洲五中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家乡麻阳,扎根黄桑中学,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默默耕耘数年。2019年,他进入锦江中学,连续多年担任四个班的物理教学。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他常说,自己的目标很简单:“立德树人,为党育人,让苗乡学子有更多追梦的底气。”
从偏远农村中学到县龙头学校,从青涩教师到副校长,黄泽林用二十年光阴,在苗乡教育的画卷上写下了动人篇章。他的故事,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缩影——他们以讲台为阵地,以热爱为燃料,用知识照亮学子的追梦路。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满妍玉
编辑:张蓉
本文为麻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943/60/15312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