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多龙舟队开始组建联队、汇聚各村之力时,有一支屡创佳绩、曾在县内外多次摘得桂冠的龙舟强队——高村镇车头村龙舟队,却选择了一条“坚守本元”之路。他们坚守着纯粹的村级本色,再次组建起69人的队伍,迎战即将到来的“龙腾潇湘”中国传统龙舟赛(麻阳站)。队员们来自田间地头、县城工地,他们将工作、生计与龙舟训练编织成一首动人的奋斗之歌。
早上八点半,车头村村民滕海辉已经在训练池训练。作为队里的农民工,他此前早已忙完田间农活。此刻,他手中的锄头仿佛化作无形船桨,既为生计,也为即将到来的水上搏击积蓄力量。“天没亮就挖花生、浇水,八九点来训练,中午回家再做些杂活,下午接着练,一切都是为了村里荣誉。”车头村龙舟队队员滕海涛说道。
像滕海涛这样“与时间赛跑”的队员,在车头村龙舟队里比比皆是。34 岁的装修工人张正海,生活被切割成两半:装修工地与龙舟河道。他清晨六点半出门干活,下午四点前收工奔向锦江河训练。令人意外的是,业主竟主动让步。“业主是麻阳龙舟迷,让我们先划好龙舟再去收尾。”车头村龙舟队队员张正海说:“现在大家就一个念头,为村里荣誉拼了!”
清晨八点半,车头村村民自筹自建的水泥训练池里,古铜色臂膀的肌肉拉动木桨,整齐有力地刺入水中,激起飞溅的洁白浪花,鲜艳的“车头村”队服标志,仿佛烙印在每一位队员炽热的胸膛上。下午五点半,真正的较量在锦江河面上演。六十多支木桨化身巨兽利齿,凶狠地撕开平静的河面,卷起更为汹涌的波涛。
训练池畔,74岁的滕建和老汉每天都会来“督战”。作为昔日威风凛凛的“头桡”,如今他把力气与期盼全寄托在两个挥桨的儿子身上。
站在一旁的还有车头村龙舟队队员滕亚洲的妻子张文静,她一手牵着蹦跳的大儿子,一手稳稳抱着咿呀学语的小宝。她虽无法亲临赛事现场,却把丈夫每一桨的拼搏刻进心里。张文静自豪地说:“划龙舟是男人的热爱,更是村里的传承。去年我还是龙舟迷呢!现在带着孩子看他训练,一样骄傲。”
这支队伍的灵魂,深植于对“车头村”身份的极致坚守。会长陈晓春直言不讳:“我们全是本村人!以村为单位,队员都在自家吃饭,早八点、下午四点准时集合训练——这就是车头人的责任和担当。”
当暮色抚平锦江河的波澜,车头村的龙舟心跳依然有力。他们用握锄头、持瓷砖刀的双手紧攥百年船桨,在生计与热爱、个人汗水与村庄荣光之间划出完美航迹。这不仅是一场赛事征途,更是一次对乡土精神坐标的倔强守护——锦江河之上,这群“村级勇士”正以最原始的凝聚力,为传统龙舟文化刻下不可复制的草根烙印。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颜琦 张杰
编辑:黄黎
本文为麻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942/59/1520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