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身边的感动】孙海鹰:燃奉献之火 谱忠诚之歌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 编辑:张蓉 2025-07-17 16:46:37

孙海鹰,男,汉族,湖南邵阳人,本科学历,1985年1月出生,2005年10月入党,广西师范大学毕业,2008年6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现任麻阳苗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三级指挥长消防救援衔。加入消防救援队伍17年来,孙海鹰同志始终牢记为民服务使命,扛起守护一方的千钧重任,坚守在消防第一线,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15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200余人,圆满完成了2017年“6·24”辰溪县特大洪水灾害、2019年“11·23”湖南蓝伯新材料实业集团火灾、2022年“10·17”郭公坪长寿谷村森林火灾等多起灭火救援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3次,多次被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怀化市消防救援支队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

勇于担当,履职尽责,锻造攻坚克难的优秀品质

2022年8月,孙海鹰从辰溪县消防救援大队调任麻阳苗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到任后,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分析麻阳消防工作实际,明确工作措施,制定出科学系统的消防工作思路规划,为筑牢麻阳消防安全防线、稳定消防安全形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50717110108.jpg

麻阳苗族自治县地域面积广大,火灾防控形势复杂,农村居民房火灾与县城电气线路火灾是两类主要风险点。面对日益严峻的火灾形势,孙海鹰在开展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精准制定差异化防火策略:针对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多、群众消防意识薄弱、安全隐患突出的特点,他充分运用电视台、村村响广播、手机短信等新闻宣传载体,构建起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消防宣传新格局,让消防知识以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农村千家万户,通过提升宣传教育实效切实增强防火工作质效;聚焦县城老旧小区密集、人员聚居、日常用电负荷大,且几十年前铺设的电网线缆如 “蜘蛛网” 般遍布街巷上空、易因过载引发火灾的问题,孙海鹰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推动麻阳电网改造工程。经过三年持续攻坚,城区大部分街道完成电力改造,火灾起数逐年下降。在他的带领下,麻阳苗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先后荣获国家消防救援局 “全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大队”、共青团湖南省委 2022 年度 “湖南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等称号,连续多年在怀化市消防救援支队年度班子考评中位居前列,队伍各项工作始终稳居怀化消防第一方阵。

刀山敢上,火海敢闯,锤炼敢打必胜的过硬本领

消防救援队伍有着“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职业特质,孙海鹰同志工作17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灭火救援一线,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身先士卒、不畏艰险、机智勇敢,屡立功勋,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7年6月30日8时37分,一阵急促的警铃声响起,刚从“6.24-25”抗洪抢险救援中缓过神来的孙海鹰,再次接到救援任务——辰溪中心市场后门小天使幼儿园附近居民楼有人员被困。由于持续的暴雨,被困人员家门前的水深已达2米,家中的小孩又冷又饿,不停在哭闹,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孙海鹰带队到场之后,立即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时安排人员对精神极度紧张的被困人员进行情绪安抚。通过勘察发现,被困人员的房屋距离安全地带并不远,但是被困人员家门口的水流又深又急,无法自救。孙海鹰当机立断,利用9米拉梯架设一条救生通道对被困群众进行营救。耳边是震耳欲聋的激流声、脚下是滚滚洪流,孙海鹰指挥消防救援人员携带着救生衣安全绳,看准前进路线,沿拉梯快速抵达群众被困区域,利用安全绳做好保护措施后,引导被困群众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最终救出27名被困人员,受到了在场群众的一致赞誉。

微信图片_20250717110115.jpg

2022年10月17日,因长期高温干旱,麻阳苗族自治县郭公坪镇长寿谷村发生森林火灾,风力3至4级,风助火势,火灾蔓延迅速,火线长达一公里,严重威胁当地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孙海鹰带领的麻阳消防救援大队作为第一批到场的救援队伍,面对山势陡峭、枯木繁多和腐殖层的挑战,他和队员们在坡陡林密、浓烟弥漫和人均负重40斤的情况下,始终战斗在山火的最前沿,承担着火灾扑救难度最大、危险最高的任务。夜色中,每一个火点如同吐舌的怪兽,面目狰狞,蹲卧不语。在与“火魔”的较量中,孙海鹰被浓烟熏黑了脸庞,被飞灰迷糊了双眼,在乱石中磕伤了膝盖,但他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哪里有明火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就奋战在哪里。最终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艰苦奋战,18日21时08分,明火被全部扑灭。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面对居民楼火灾、森林火灾、抗洪抢险救援等多项急难险重任务,孙海鹰以英勇顽强为底色,闻警即动、不讲条件、不往后撤,以实际行动把赴汤蹈火基因融入血脉、植入灵魂,成为苗乡百姓心中最踏实的“一抹蓝”。

助民于难,不忘初心,永葆心系群众的服务意识

“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总关情。”孙海鹰在投身消防救援主业之余,始终心系驻地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诠释消防救援队伍与百姓的鱼水深情。

2012年8月,时任中队政治指导员的他得知麻阳苗族自治县郭公坪乡干洞村刘燕玲同学家庭困难,父亲患病,母亲术后体弱,全家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当年刘燕玲同学又考上湖南中医药大学,但因家庭困难负担不了学费。得知此消息后,孙海鹰同志立即找到刘燕玲同学了解实际困难,并将相关情况进行汇报。在他的推动下,大队很快就明确了刘燕玲同学的爱心助学方案,他动员全体队员捐款,凑成了几千元钱,帮助她渡过难关,完成学业。此后4年,即便工作调动,他对刘燕玲的资助从未间断,直至其顺利毕业。多年来,孙海鹰将怀化视为第二故乡,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创文创卫等志愿服务,开展消防宣讲与培训,走访慰问困难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怀化人民的孩子”的承诺,树立了消防救援人员的良好形象。

献身消防,无怨无悔,勇担敬业奉献的职责使命

入职以来,孙海鹰始终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消防事业的炽热情怀,十几年如一日奋战在消防救援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克服与家人两地分居的现实困难,将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消防救援事业。

“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024年暑假,孙海鹰的女儿在作文里写下这句话时,眼里闪着泪光。17年来,他的衣服沾过无数火场的灰,却很少沾上家的烟火气。2024年7月1日上午,孙海鹰正在医院陪护发高烧的女儿。突然,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锦江河段水位超过警戒线3.45米,立即归队!”他攥紧病床栏杆,妻子却把衣服塞进他手里:“去吧,孩子有我。”麻阳多地发生险情,他三天三夜像钉子般钉在一线,在洪流中架起生命通道。当洪水退去,他望着远方的万家灯火,摸了摸口袋里女儿退烧的药盒,孙海鹰想起病中的女儿和独自扛起家庭重担的妻子,心中满是愧疚。他知道,这就是他选择的宿命——用缺席守护团圆,以离别换来相聚。当危险来临时,总有人要化作那道最坚实的堤坝。

孙海鹰同志17年如一日,敬业奉献,无私无畏,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奋战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在最危险的地方,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

编辑:张蓉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941/51/151339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