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尧市镇:乡贤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共绘和美乡村新家园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郑思文 编辑:张蓉 2024-04-08 17:21:26

乡贤是一个地方的宝贵资源,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尧市镇积极探索“新乡贤+”的工作实践路径,不断凝聚新乡贤智慧和力量,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形成以项目回归促进新乡贤人才回归、资金回流、技术回援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通过“新乡贤+”的助富模式,尧市镇不仅在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捐资助学等不同领域出现了新乡贤的身影,也让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发挥新乡贤作用助力强村富民找到了新“突破口”。

乡贤合力,打造最美“乡贤路”

在尧市至拖冲段公路,随着夜幕降临,吃过晚饭的乡亲们,三三两两地来到宽阔的水泥路上,聊聊玉米的长势,说说水稻的管理,谈谈孩子的学习,一阵阵欢声笑语划破夜空,飞向远方。

微信图片_20240408105837.jpg

2023年以前,这里还是一条让人头疼的“水泥路”,晴天路过一身灰,雨天经过一身泥,出入不便,行车更难。尽管土壤肥沃,人民勤劳能干,但生产出来的优质农产品只能靠一辆辆家用小三轮慢慢往外拉,尽管市场需求量很大,但前来收购的车辆根本进不去,严重羁绊了拖冲片区8个村村民致富的脚步。

微信图片_20240408105828.jpg

2023年,尧市镇镇政府通过“盘、捐、争”三种方式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了集镇提质改造工程、拉通了254省道断头路,尧市镇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广大乡贤感受到家乡的巨变后纷纷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乡贤张平、张绍兴捐赠银杏800余棵、红叶石楠700余棵,美化254省道尧市至桥冲段公路8公里,打造最美“乡贤路”。“政府修通致富路,乡贤打造最美点,这条让人头疼的泥巴路,还真让你们办成了嘞。”拖冲村村民张民高兴地说道。

乡贤引领,发展产业促振兴

产业兴则乡村兴。为充分发挥新乡贤资源优势,引导新乡贤在产业共富、文化共兴、共建共享等方面发挥特色优势,带动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尧市镇探索建立“乡贤导师”帮带机制,通过乡贤引领产业发展促振兴。

80后白领路小兰,2012年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乡带领群众发展水稻种植产业,10余年的时间里,本着“种优质粮食,用之于农,取之于农”的初心,带领了上百余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路小兰所创建的麻阳清清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经历了萌芽、蜕变到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合作社的粮食种植基地多次被评为“市级优质水稻特色产业园”“全国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其种植的西晃山尧市大米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绿博会金奖,她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全国农家女创业大赛冠军”等荣誉称号。

桥冲乡贤张平投资开发桥冲村西晃谷森林康养项目,建设集“种植、加工、销售、采摘、餐饮、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康养产业园,全面助力尧市镇文旅产业发展。

退休乡贤邓亚林带着产业与项目回到家乡,助力家乡发展。截至目前,通过乡贤邓克全对接联系,尧市镇已与湖南省沃丰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项目签约。接下来,将针对水稻产业发展做出具体的规划设计。

“下一步,尧市镇将持续提升乡贤驿站,优化服务体系,更好发挥新乡贤‘先行者’和‘领路人’作用,鼓励致富路上先行一步的新乡贤‘反哺’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尧市镇党委书记张平平表示。

乡贤反哺,捐资助学做垂范

情系教育,惠泽桑梓。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抓好农村教育,就能抓住乡村未来。“农村出个人才不容易啊,现在有能力了,也想为下一辈做点事。”2024年大年初四,在尧市镇召开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恳谈会上,民营企业家陆绪英这样说道,在场的广大乡贤纷纷表示赞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家一呼百应要成立尧市镇幸福基金开展捐资助教活动,助力家乡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目前尧市镇幸福基金正在办理之中,通过初步了解,预计幸福基金办理完成后将获得乡贤150余万元捐资款。通过乡贤们的助力,为“学在三魁”浇筑知识阶梯,为“健康三魁”添砖加瓦,为全民健康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郑思文

编辑:张蓉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848/90/137106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