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阳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宁输一丘田,不输一篙船”。每年的端午节前夕,麻阳各村龙舟队员都会请假或者辞工回到家乡参加龙舟备赛训练,为了能在当地端午节龙舟比赛中赢得比赛为村争光。龙舟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麻阳龙舟逆水行舟精神,影响着苗乡一代又一代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水上运动健将,麻阳籍运动员先后在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赛事中摘金夺银。
比赛中的舒亮
在刚结束不久的杭州亚运会上,麻阳苗族自治县江口墟镇石眼潭村运动员舒亮参加的中国龙舟队,在龙舟项目男子组200米、500米、1000米直道竞速赛上,夺得了2金1银的好成绩,这一好消息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小村。随着舒亮回乡,村民们自发的夹道欢迎。
舒亮是从江口墟镇石眼潭村走出来的运动员,主攻皮划艇激流回旋和龙舟水上项目,麻阳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麻阳的龙舟精神从小印刻在他的骨髓里。由于竞赛成绩优异,舒亮在2022年就被江汉大学体育单招录取,这也圆了他的大学梦。
石眼潭村沿水而居,龙舟传统文化浓厚,在今年麻阳端午龙舟比赛前,石眼潭村与其他两个村的逆水行舟60里赶赴锦和片区比赛现场的视频在网络走红,点击量过亿。
比赛中的滕志强
浓厚的龙舟氛围孕育了这里各类水上运动人才。石眼潭村居住着525户2258人,国家队现役水上运动员就有4人,国家队教练1人,在湖南、广东、福建等省队运动员10多人,正在体育学校进行训练的小苗苗有30多人。
舒亮能有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从小训练,他10岁左右就被送到麻阳水上学校训练。两年后,表现优秀的舒亮被福建省皮划艇队看中,一举进入到了省队,开启自己运动员生涯。
舒俊容双人划艇夺冠
每天下午五点,位于高村镇的麻阳水上运动学校50多位学生在锦江河面上便会开始两个小时的水上训练,在主教练滕海生安排下,学生依次下水、上船,训练主要分为皮艇、划艇、激流回旋、龙舟、独竹漂等项目。
麻阳水上运动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进行训练
为了确保优质生源,麻阳水上运动学校在每年5-6月份,安排教练员分期、分批到全县中小学校对各项水上运动员进行选拔、试训,按照《运动员选材标准》,对身高、体重、臂展、指长等符合标准的运动员进行招募,并择优录取。
7月至8月完成新队员的集训、测试工作,最后确定入选人员。麻阳水上运动学校对选拔出的优秀苗子进行长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并向上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期间还将安排文化课程学习,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
“我们对运动员的训练坚持一年四季不停,每天的训练量是2小时水面上,1小时陆地上,陆地上训练包括力量和有氧耐力等方面练习。”麻阳水上运动学校校长黄峰介绍,每年学校选才50人左右,每年向上一级体校输送人才30人左右,一个运动员从入门到参加专业的比赛,一般要3至5年左右,时间久一点的话可能需要6至8年,学校1989年建校以来,已向全国各地输送运动员1000名以上。
麻阳水上运动学校通过科学选材,坚持从严从难、接近实战的大运动量训练原则,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多次受到上级嘉奖:1998年被省体育局评为“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0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评为“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省体育局授予“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皮划艇基地”、2021年被湖南省体育局评为“湖南省优秀后备人才基地”、202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麻阳水上运动学校的学生们正在进行训练
为了能给水上运动学校的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和学习环境,麻阳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专门设立水上学校,拥有独立办学场所,配备文化课老师和专业的体育教练,每年还从体彩公益金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学校购买体育器材、日常训练和外出比赛。截至目前,麻阳水上运动学校备有训练皮划艇40多只,体能训练房150余平方米,皮划艇测功仪10台,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日常所需。
近年来,麻阳水上运动学校先后为国家队、省队输送1000多名队员,比赛成绩斐然。其中输送的运动员舒用获得第九届全国运动会激流回旋男子单人皮艇冠军;输送的运动员舒俊容夺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激流回旋双人划艇第六名;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输送的队员滕志强单人划艇夺冠、舒俊容双人划艇夺冠;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输送的队员滕志强单人划艇夺冠,黄松单人皮艇夺冠,舒俊容双人划艇夺冠;2018年激流回旋全国U18青年锦标赛,输送运动员舒淋泉勇夺2金;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曾德林夺得龙舟项目200米冠军;2023年杭州亚运会舒亮夺得200米和500米龙舟直道竞速赛冠军。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 曹芹 符宁波
编辑:张蓉
本文为麻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754/74/1321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