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麻阳龙升社区是一个集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民新成立的社区,建成于2018年,位于麻阳县城西、354国道旁,共安置来自18个乡镇的966户3742名困难帮扶户,占地面积195亩,是麻阳3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最大的一个、也是湖南省第4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搬迁村民在森佳箱包厂务工
自2017年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以来,麻阳县委、县政府秉承“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宗旨,科学选址、高起点规划建设,在搬迁入住后,全力提供稳定安家、公共服务、就业创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后续帮扶,促进了村民“心”“人”“业”“根”向市民角色的全方位转变,推进了龙升社区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易地扶贫搬迁目标,被授予“全国美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全国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学习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社区治理示范性社区”“湖南省文明社区”“湖南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湖南省最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社区”等称号。
网格员走访搬迁村民
帮扶搬入安家,促心思稳定,将“心”融入城镇化。“心定则家安”。麻阳在建好县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之时,即按照社区治理模式,健全机构、安排人员、出台制度,对搬迁入住村民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服务、教育引导,使其顺利安家、安心生产生活,很快将“心”稳定下来,从心理上实现从乡村到社区、从村民到市民的自然过渡、“无缝对接”。将该集中安置区单独组建为1个社区,取名为龙升社区,隶属于县城高村镇,成立社区党支部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配齐“两委”班子成员,目前社区干部共有11名。建立“四支队伍进社区”帮扶机制,除社区干部外,明确1名县政府二级调研员为联系社区县领导并兼任党支部第一书记、1名镇党委委员兼副镇长为联系社区镇领导、县民政局等4个后盾单位各派1名科级干部为驻社区干部,全力帮扶社区治理与发展。成立社区联络服务中心,由18个乡镇分管脱贫后续帮扶的副职领导担任联络员,负责联系处理来自各自乡镇搬迁村民的有关事务。这些组织的组建,使搬迁村民能迅速解决“谁管理我们”“遇事找谁”等问题。社区共新建统一设计风格、5—6层高楼房34栋,总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各套房面积,按事先统计各搬迁村民家庭人数,修建人均面积一样、总面积不同的总房数。搬迁入住时,按人数、面积一样的房子,分类摇号确定各家套房。这样确定的分房,搬迁村民均无意见。设立住房维护专项资金,引进物业公司,减免物业费,每户每月优惠提供4立方米天然气、10度电、4吨水。与长沙市芙蓉区共建“乡愁菜园”,特地在环社区道路的北、东两面,留出60亩菜园地,每户30多平方米,让搬迁村民自种时令蔬菜,留住乡愁。进出社区和各楼栋之间道路均铺设了炒砂路或水泥路,各主干道旁均栽植了桂花树等绿化树、开辟了10多个花圃种上了花草。利用长沙市芙蓉区对口帮扶资金,在社区北面临豪洛溪边,修建了1座码头,方便搬迁村民洗菜、洗衣物和亲水体验。社区绿化、美化、亮化和整洁度堪为全县一流。
社区四点半课堂
帮扶公共服务,促生活稳定,将“人”融入城镇化。公共服务范围和质量决定社会治理的效能与群众满意度。麻阳高度重视龙升社区的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多方筹集资金,解决搬迁村民及子女的日常必需。由长沙市芙蓉区对口帮扶全额投资,在社区内修建了1所幼儿园和1所小学,分别有学位270个、600个,完全可满足搬迁村民幼儿、小学生入学就读。2023年9月,在北离社区500米之地,麻阳又建成了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代远学校,有学位3000个。在代远学校同一大道、同一方向、离社区1500米地方,就是县一中。搬迁村民子女接受学前、义务和高中教育,相比其他区域学生,更为近便。在社区建立了医务室,配备2名医生,一般的小病小痛都可看。在南距社区100米之处,县人民医院正在新建分院,届时,搬迁村民就医问题更方便解决。社区引进2家较大超市,经营场地面积均达1000多平方米,日常生活用品供应齐全。新建垃圾转运站1个,增添垃圾分类站27个。规定每周五开展大扫除、每月28日进行人居环境大整治,由“四支队伍”带领搬迁村民齐动手。坚持党建引领综合治理和“网格化”管理机制,社区下设9个党小组、9名网格长、34名楼栋长,做到1个党小组、1名网格长负责3—4个楼栋搬迁村民日常问题和纠纷的解决处理,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目标。优质的公共服务,推动社区荣获“湖南省先进基层自治组织”“湖南省和谐社区示范单位”“怀化市基层党建特色社区”“怀化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体”等众多美誉。
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帮扶就业创业,促收入稳定,将“业”融入城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后续帮扶最关键的是就业”。麻阳把帮扶就业作为搬迁村民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使其业稳生活稳从而家稳心稳。创新实施产业开发区和搬迁集中安置区两区共融、发展共赢、岗位共设的“两区共建促就业”模式。在北离龙升社区1公里的省级产业开发区,根据搬迁村民特点,将其划分为普通、技术、管理等类型,分类设岗,园区新引进的33家劳动密集型、服务型企业,留出相应岗位,安排搬迁村民364人进企业务工,每天还免费提供中餐。县政府出台鼓励企业吸纳搬迁村民就业“十条硬措施”,着力在土地价款、税收征缴、厂房租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吸纳搬迁村民就业超过15人的企业,按搬迁村民员工年工资的40%进行财政奖补,并在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利用社区一楼1.6万平方米门面,引导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此建立帮扶车间15家,实行按件计费,不固定工时,吸纳搬迁村民就业252人。探索居家、分散、家庭作坊就业模式,园区企业为搬迁村民提供生产机器设备居家生产,上门送件、取件。实现居家就业的搬迁村民87人,月收入2700元以上。由县民政、工会等部门组织,为搬迁村民举办定向、定岗、订单式套餐培训,就业去向主要有3种:就近到产业园区企业务工和县城从事餐馆、超市、家政服务,推荐到订单企业长沙颐而康和本县汉子足浴等企业从事按摩、足疗服务,到广东、浙江、福建、河南和本省长沙、株洲、益阳等地务工。通过培训,解决搬迁村民就业1100多人。对掌握一技之长、有独立经营能力的搬迁村民,通过帮助联系租用场地、办理证照、招聘员工等方式,支持其自主创业。已有4人,在长沙经营按摩、足疗等业务,人均月收入7000多元。目前,龙升社区户均稳定就业达1.8人,“两区共建促就业”做法在全国推广。
搬迁村民文娱活动
帮扶精神文化,促根脉稳定,将“根”融入城镇化。文化是根、魂。根魂稳定,生产和家庭生活基础就稳。麻阳一直将丰富和厚植搬迁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件大事来落小落细落实。指导组建花灯戏剧队1支、广场舞队3支、打霸王鞭队1支、民间乐器队1支,队员总数达到136人。绘制35米文化墙、31米文化长廊,设立文化宣传专栏,在1—7栋住房墙体书写“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固定标语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精神以及乡村振兴政策知识。配置修建篮球场3个、电影放映室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少儿活动中心(四点半课堂)1个,购置乒乓球桌3副、健身器材17台套、残疾人康复器材16台套,供搬迁村民及子女锻炼、娱乐、课后学习。创作反映搬迁村民过上稳定幸福新生活喜悦之情、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精神风貌、表达爱党爱国爱家园爱生活真挚情感的5首歌曲——《龙升 我的新家园》《龙升 我的新生活》《美在龙升》《承诺》《金山银山沐春晖》和1首《搬迁乐》二胡独奏曲。承接怀化市“聚焦易地搬迁 走进幸福家园”文艺创作采风活动。组织县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每年到社区放映电影12场以上。每年冬至日“过苗年”(饱冬节),组织社区举办盛大节庆活动,展演苗家歌舞和展示土特产、打糍粑、包蒿菜粑、品古法红糖、吃长龙宴等。社区6支文娱队伍自编自导节目,业余时间即自行组织排演吹奏。组织开展健康、文明、学习、劳动、创业、孝悌和帮扶7类标兵评选表彰活动。目前,已对评选出的每类5名共35名标兵进行了表彰,发给荣誉证书和奖品。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少志
编辑:张蓉
本文为麻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743/61/13094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