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破局——麻阳柑桔滞销之后

来源:麻阳新闻网 作者:雷国荣 李光 编辑:张蓉 2016-09-22 09:20:03

  3月25日,在麻阳高村镇大比田村,莫百俊将家里最后剩下的2.5万公斤冰糖橙以0.2 元多的低价全部卖出去。看着一年的心血被这样低价甩卖,他下定决心:今明两年一定要将自家50 亩的老品种冰糖橙全面品改。

  在莫百俊的种植基地,县柑桔办正组织10 多名技术人员为他家的桔树进行高位嫁接,老的冰糖橙树被截断,嫁接上锦红、锦蜜等优质品种,现场忙碌异常。

  去年年底开始,全国各地都遭遇了水果滞销危机,麻阳作为“冰糖橙之乡”更是深处困局。通过不断努力,柑桔滞销危机已经大为改观。但另一场更艰巨的战役却在悄然打响——如何促进柑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困中求变定思路

  “盖楼房,娶新娘,上学堂,全靠冰糖橙来帮忙。”在麻阳,冰糖橙就是老百姓的致富果。一场滞销危机,却让以前被视为珍宝的冰糖橙变成了人们手中的烫手山芋。

  麻阳柑桔种植面积达31 万亩,去年大丰收,产量达到45 万吨,比上年增长12%。然而,伴随而来的却是价格低廉、产品滞销。据麻阳柑桔办主任胡成介绍,自去年冬季以来,麻阳柑桔销售进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20%。

  为破解销售难题,该县实行县级领导、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柑桔主产村制度,面对面解决桔农销售难题。同时出台奖励办法,对销售大户和企业进行奖励,并引进微商平台“行货农帮”助农活动、北京一地一味、苏宁等电商平台共同销售。特别是1 月19日,麻阳冰糖橙参与湖南卫视热播栏目《天天向上》的录制,更有效带动了销售。目前,麻阳已销售柑桔40.5万吨,占柑桔总产量90%。

  一边是销售不出去,然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却是供不应求。

  麻阳果果绿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家电商企业,专门做冰糖橙网上销售。公司老板付文华告诉笔者,从11 月底他们一直很忙,每天在网上的订单不下2000 单,平均发货至少1.5 万公斤,每公斤价格均在12元以上。

  “我们市场主要在一线城市,只要有颜色好、品质高的冰糖橙,我们均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付文华表示,他们现在不愁销售,最难找却是好的货源。

  麻阳是“中国冰糖橙之乡”,通过多年的发展,柑桔已成为全县农业第一大富民支柱产业,伴随着规模扩大而来的是重培育轻管理的观念、配套设施缺乏、柑桔商品化处理率低、产销脱节等问题。

  “加快柑桔产业提质升级是形势所迫、发展所需、民心所向。”麻阳县委书记李卫林表示,要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精品战略,通过落实“稳面积、调结构、优品质、延链条、增效益、创品牌”等有效措施,力争3至5年实现“中国柑桔大县”向“中国柑桔强县”跨越。

  为此,麻阳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柑桔产业提质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快柑桔产业提质升级的具体措施。

  一场柑桔品质改良升级的战役就此在全县打响!

  协同发力促发展

  3 月,草长莺飞,万物勃发,正是柑桔嫁接品改的关键时期。

  “从年前开始,我办20 余名工作人员连轴转,挨家挨户和果农沟通要求品改,并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县柑桔办主任胡成介绍到, 品改作为柑桔提质的首要环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低端的冰糖橙,像附着在‘中国冰糖橙之乡’这个机体上的‘腐肉’,给这块金字招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麻阳苗族自治县县长李仕忠表示,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柑桔品改,对余下的15 万亩冰糖橙种植园进行更新换代,做优柑桔产业。

  “我们通过无病毒繁育基地培育锦红、锦蜜等优质品种种苗,并截取芽穗或挖掘树种进行品改,今年将做好1.2 万亩的高位嫁接以及3000 亩的新栽种植。”胡成介绍,县财政每年将安排1000 万元资金加大对农户柑桔品改支持,对新栽柑桔园进行苗木补贴,对高接换种的实行免费或补贴,并实行统一区域规划,统一品种布局, 力争3—5 年内完成全县15万亩柑桔的品种换代。

  为了推进柑桔产业发展,麻阳制定了《麻阳苗族自治县柑桔产业发展条例》,从种苗繁殖、栽种、管理、销售、品牌创建等各个方面对柑桔产业发展进行规范,引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3 月24 日,记者在兰里镇贤塘村泰丰农业公司800 亩的生产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在用翻土机为冰糖橙种植基地翻地除草,一部分工人还在为橙树剪枝修叶。

  “我们基地种植全程按照标准化模式,强化土壤改良和生物技术运用,推广使用有机肥和柑桔专用肥,柑桔品质优良。”公司负责人滕桂莲介绍,去年他们公司种植的锦红以6 元/ 公斤的价格被收购,产品远销香港、澳门等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做好柑桔品质提升的同时,麻阳还将通过举办柑桔采摘节等节会,利用网络、电视、平面等媒体多方宣传推介,扩大麻阳柑桔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中国冰糖橙之乡”这一金字招牌。

  多元之路百花放

  3 月27 日,岩门镇杨家湾村80 岁的邢修刚老汉起了个大早,今天他请了技术人员对自己的10亩桔园进行品改。

  邢修刚种了20 多年柑桔,今年的滞销危机让他明白,以前的老品种已不符合市场需求。“今年,我自费都要将柑桔树品改,种植锦红、锦蜜等新品种。”

  其实,在麻阳像邢修刚这样想得通的农民不在少数,很多人即使没有政府补贴也在自发进行品改。

  在高村镇大比田村的莫柏勇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他家20 亩种植园收获3.5 万公斤冰糖橙,均以0.4 元多一公斤价格卖出去,倒亏了1 万多元,今年他将家里橙树全部高位嫁接优质品种。

  “低端品种只有低价,只有品改和标准化的种植才有出路。”看到自己辛苦种植的冰糖橙低价卖了,莫柏勇很心痛,他表示在品改基础上,还要积极运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推进标准化种植,提升柑桔产量和质量。

  对此,作为电商的莫晓云深有感触。莫晓云以前在深圳做了8年电商销售建材,去年他回到大比田村开始网上销售柑桔。凭着以前积累的客户,他销售了15 万公斤柑桔,成绩可喜,但也有隐忧。

  “做电商靠的是信誉,产品不好、发货不及时都会影响我的销售。”莫晓云表示,因为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农村物流不便等原因,他后来推掉了几十万元的订单。

  农村电子商务大有可为,莫晓云的担忧也正是县里努力的方向。麻阳今年制定出台了电商发展扶持方案,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并在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修建柑桔物流中心,完善城乡货运服务,推进柑桔的销售。

  此次的滞销,让农民思想的转化除了品改,还有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观念。

  横喇村位于该县的雄山山脉,海拔在400-700 米,多山地丘陵。据村书记龚利明介绍,该村自引进适于高山种植的锦绣黄桃以来,收益喜人。“村里现黄桃种植产生效益的有300 亩,去年成熟的黄桃出园价均在20-30 元/ 公斤,每亩毛收入3-5 万元。”

  “我们村先后试种过冰糖橙、金秋梨等果树,效益不佳,从去年开始,大家开始开荒山或者品改,目前全村已新种植黄桃500亩。”龚利明表示,现在柑桔树慢慢被大家换成了黄桃树,好看又好吃的黄桃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

  目前,麻阳正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将那些不适合种植冰糖橙的地方改种其它水果,已发展黄桃、猕猴桃、刺葡萄、香瓜、枇杷等时鲜小水果7.5 万多亩。

来源:麻阳新闻网

作者:雷国荣 李光

编辑:张蓉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