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兰,现任麻阳农业农村局绿色食品事务中心主任,中共党员,现年49岁,本科文化。1997年10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扎根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二十七年,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己任,秉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扎实履职、廉洁奉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平凡岗位上为麻阳的农业发展和产业振兴做了大量的工作,业绩较为突出。在平凡岗位上为麻阳农业发展和产业振兴倾注大量心血,业绩突出,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全国绿色食品优秀检查员”。

初心如炬,锐意进取——甘当农技推广“领头雁”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更好服务农民,张晓兰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主动购买农业书籍、订阅报刊杂志,借助电脑媒体充电学习,虚心向同事、专家请教,在实践中探索研究,筛选适合当地的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总结。2010 年,她刚到拖冲乡农技站任站长时,当地农民对这位娇小的女同志指导葡萄、猕猴桃栽培技术心存疑虑。为赢得群众信任,她自己建立示范园,从施肥、打药到整枝、修剪全程亲力亲为,邀请群众到园参观学习,硬是让高山刺葡萄实现 “一年满架、两年挂果”。
多年来,她每年开展试验研究20余项,引进水稻、玉米、油菜、农药、叶面肥等新品种40余种,积极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旱育秧等先进技术,以及优质杂交水稻、双低杂交油菜、高产优质玉米等优良品种。累计推广优质杂交水稻20万余亩、杂交油菜15万余亩、高产优质玉米12万余亩。2011年5月,她参与选育的水稻品种“科香 56”通过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11032);同年6月,不顾家中嗷嗷待哺的幼女,她远赴长沙参加为期5天的《湖南省为贫困地区搭建科技平台第31期农业新技术(果树)培训》,只为带回更专业的农技知识。
心系三农,传经送宝——勇做产业脱贫“引路人”
“要想富,换思路”。扎根基层的张晓兰深知农民所思所想所盼,而宣传培训是启迪思路、传播农业新科技最直接高效的途径。在尧市镇(含原拖冲乡)工作的十四年间,为帮助农民节省劳力,她走村入户宣传推广稻田除草剂;针对柑子坪村山高路陡、不通车辆的现状,她不顾阴雨绵绵、山路湿滑,步行二三十里路进村传授水稻旱育秧技术,有效解决常规育秧烂种死苗问题,大幅提高成秧率。
为不耽误农民白天劳作,她三番五次利用夜晚时间,在保家岭村、柿子坪村举办《高山刺葡萄高产栽培技术》《猕猴桃栽培技术》培训班。下乡或培训间隙,她总爱与农民拉家常,了解生产需求和致富愿望,走到哪里就把电话号码留到哪里,她真诚地告诉每一位农民朋友:“你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打我手机,或直接来找我。”面对农民的各种问题,她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或到现场指导,有时候正在吃饭,农民拿着一片病叶子找她,她总会放下饭碗先诊断病情。
这些年来,她累计组织农民集中培训20期,参训农户达1600多人次;开展互动式现场培训30多场次,培训8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2500多份。她的培训点亮了农民的致富思路,被群众亲切称为“脱贫致富带头人”。
使命在肩,实干笃行——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张晓兰严谨、细致、脚踏实地、苦干巧干,具备较强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她坚持 “以销促产” 原则,强化市场对接,借助省内外农产品推介会契机,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客商直接对接,全力解决种植大户产品销售难题。2019 年 8 月 26 日,身高不足一米五、体重未满 40 公斤的她,独自一人单手提着 2 件(约 40 斤重)麻阳黄桃,气喘吁吁赶往广州参加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产品供需对接大会。当有人看到她红肿的双手,惊讶询问为何不提前邮寄时,她笑着回应:“没事,这天气太热了,黄桃不耐贮藏,容易坏,我得把味道最脆甜爽口的麻阳黄桃带给广州市民品尝”。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麻阳已有冰糖橙、黄桃、猕猴桃、麻麻亮鸡蛋等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为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叩开了粤港澳市场大门。她连续三年组织农业企业赴长沙、厦门、北京等地参加农业博览会和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为麻阳优质农产品开拓市场、创建品牌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湖南德宇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黄金猕猴桃和麻阳丰园生态果业有限公司的日月珠红心猕猴桃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产品金奖;2018年麻阳三农兄弟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锦红冰糖橙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产品金奖;2019年麻阳佳森农业科技公司的山涧农味纯米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产品金奖;同年,麻阳泰丰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锦秀冰糖橙荣获第五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产品金奖;2023年麻阳清清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产品金奖。
2019年,她牵头实施麻阳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项目,顺利建成1个县级益农信息社运营中心和165个村级益农信息社站,打通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被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定为示范样板;2020年10月,该运营中心获得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助力抗疫”专项奖励。由于常年加班、频繁出差,她无暇顾及女儿学习和家务,导致女儿成绩下滑,丈夫抱怨不已,2020年5月远赴浙江打工,最终两人无奈离婚。即便如此,她仍坚守岗位,从未因家庭变故耽误工作。
情系农业,匠心筑品——争做品牌建设“守护者”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品牌,品牌核心在品质。“三品一标” 作为品牌背书,是农产品开拓市场的 “试金石”。自 2019 年任职县绿色食品事务中心主任以来,张晓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在稳步提升认证产品数量的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和市场监管,注重品牌建设和基地示范,积极拓展绿色食品市场和宣传培训,扎实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在她的努力下,麻阳绿色食品从2018年的8个增至目前有效期内49个(其中冰糖橙19个、黄桃6个、猕猴桃7个、大米7个、黄金贡柚2个,鸡蛋、红糖、菜籽油、枇杷、金秋梨、脐橙、奈李、高山刺葡萄各1个),续展率达 80%,多年来监督抽检合格率100%。2020年12月底,她牵头组织启动麻阳冰糖橙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工作,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评审;2020年、2021年,她先后推动麻阳冰糖橙、麻阳黄桃、麻阳红糖成功申报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绿色食品认证程序繁琐、专业性强,需经市、省、部农业农村部门层层审核。为帮助申报主体顺利通过认证,她不厌其烦手把手指导修改申报材料,跋山涉水到现场指导种植技术和操作规程。2024年5月20日,在前往麻阳寅峰农林科技公司开展枇杷绿色食品认证现场检查途中,因基地位于高山、道路未硬化,且头晚遭遇暴雨,车辆在上坡拐弯时险些侧翻,无法继续前行。同行工作人员惊出一身冷汗,但惊魂未定的她仍坚持踩着泥泞土路爬到果园山顶,圆满完成检查工作。2025年1月24日,该公司白沙枇杷成功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冰糖橙是麻阳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为保住“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冰糖橙)标准化生产基地”这一唯一国家级品牌荣誉,张晓兰绞尽脑汁、加班加点,逐一指导生产各环节,撰写申报材料。为打响麻阳柑橘品牌,她引导种植户实现“统一采摘、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市场指导价”,2022年主导申请麻阳冰糖橙品牌包装外观设计专利,实行全县企业统一授权使用,有效维护品牌形象,使麻阳柑橘品牌价值从2018年的17.8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30.42亿元。
近年来,张晓兰父母双亡,独自一人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女儿、操持家务,但她从未迟到早退,从未耽误一项工作,被同事们戏称为“拼命三郎”。她忧农民之所忧、解农民之所惑、谋农民之所生、乐农民之所富,用二十七载坚守诠释初心,把青春献给农技推广事业,把智慧奉献给广大农民,用辛勤汗水浇筑麻阳农业科技新成就,用敬业奉献塑造农技干部新典型,用实干担当彰显基层农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深厚情怀。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通讯员
编辑:张蓉
本文为麻阳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955/97/1540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