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四五”・答卷】麻阳 “十四五” 蝶变!人居环境焕新颜 和美乡村撑起振兴新图景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郑金丹 通讯员:王健林 编辑:张蓉 2025-11-13 17:06:00

“十四五”期间,麻阳苗族自治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众参与为动力,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和美乡村建设。截至2024年,全县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市级和美乡镇3个、和美乡村44个,美丽庭院超千户,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苗乡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微信图片_20251113162240.png

走进大桥江乡西冲湾村,33 米长的休闲长廊成为村民打卡地。这座纯手工打造的景观,出自 6 名平均年龄 73 岁的老木匠之手,他们耗时 150 天义务投工,仅凭乡情便投身家乡建设。“有物捐物,没物出力,就想让子孙后代生活环境更美好。”村民张先红的话道出了苗乡群众的共同心声。

微信图片_20251113162246.jpg

“十四五”期间,麻阳创新推行“小物业大治理”模式,在自然村组成立物业委员会,由乡贤、“五老”牵头管理公共环境,村民按户缴纳物业费,政府配套公益性岗位资金,形成“双岗位+双考核”长效管护机制。在岩门镇平原村,村民主动认领河段治理任务,将参与情况与积分制挂钩,昔日“干部干、群众看”变为“群众争着干”。通过“院落夜会”“微信议事群”等平台,全县收集群众意见超千条,涌现出林栩凤等返乡青年主导设计的家风墙绘、二十四节气微景观,实现“村事民议、村务民管”。

微信图片_20251113162251.jpg

“现在村里环境大变样,晚饭后能像城里人一样散步赏花,幸福感满满!”大桥江乡西冲湾村村民孙兴菊的感慨,是麻阳人居环境改善的生动注脚。环境 “颜值” 提升的同时,“美丽资源” 正加速转化为 “美丽经济”。谭家寨乡楠木桥村依托 2000 亩产业示范园,打造集研学、民宿、采摘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 30 万人次,营收达 80 余万元。

微信图片_20251113162254.png

“我们坚持‘一村一韵’,让民俗文化与生态资源深度融合。” 麻阳人居办主任滕树华介绍,锦和镇柑子园村的星空树屋成网红民宿,岩门镇平原村的千亩稻田爱情景观吸引游客驻足。通过 “群众捐料、工匠出力、政府奖补” 模式,全县新增微景观 395 处,种植花木 9 万余株,西冲湾村用废石磨、轮胎打造的 “知青老屋”,既成风景也成乡风文明 “活课堂”。

微信图片_20251113162257.png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环境整治”到“产业共赢”,麻阳苗族自治县在“十四五”期间探索出一条群众主体、社会参与、文化赋能的和美乡村建设路径。未来,麻阳将继续深化“千万工程”经验,沿锦江河打造“九乡二十村”示范带,推动美丽乡村向和美乡村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郑金丹 通讯员:王健林

编辑:张蓉

本文链接:https://www.mayangnews.com/content/646955/57/154293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