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富州学校,杠铃哐当撞地,惊飞了枝头麻雀。几十名赤膊汉子正在进行跑步、深蹲、抬杠等运动项目,他们古铜色的背肌覆满汗珠。“龙腾潇湘”中国传统龙舟赛(麻阳站)开赛在即,麻阳学里神龙队队员们正全力备战。
这支龙舟队,是学里社区拧成的一股绳:建筑工人带着工地上的劲,司机揣着方向盘上的稳,退役军人憋着部队里的狠,连大学生都褪去了书生气,晒成古铜色的脊梁上淌着汗珠。他们都是普通人,却在用最憨直的坚持,焐热锦江河上飘了多年的龙舟魂。
19岁的张晨攥桨的力道,和父亲当年一模一样。这个即将踏入大二的少年,童年记忆里全是父辈们扛着船桨往河边冲的背影。如今父亲的腰杆不再挺拔,他接过那支磨得发亮的桨,每一道划水弧线,都在续写 “学里人” 的分量。“要是神龙队散了,锦江河上就再没‘学里’这俩字了!这旗,绝不能在我们手上倒!” 张晨说道。
去年龙舟意外受损,终点线前那声叹息,成了全社区的 “心口疙瘩”。今年开春,"造新船"三个字像颗火种,在学里社区烧起了燎原火。社区居民自发众筹资金,外嫁女、在外务工的女婿纷纷慷慨解囊,泥瓦匠带徒弟修训练池,结账时只收了半价工钱;拉来的水泥砖头,记账本里写着“学里人,成本价,加油划”。
十多万的新龙舟、几万块的训练池,不是水泥、木头拼的,是家家户户的期盼垒起来的。
没人发工资,可教练哨声一响,工地上的灰、方向盘的油、课本上的字,全换成龙舟上的狠劲。如今更有陈靖霖、谭长洪这些国家级赛场的老将加盟,队伍里的劲儿更足了。
做木匠的滕代斌,握桨的手满是老茧。从二十来岁的青葱少年划到现在年近花甲,刨子能刨平木头,却刨不掉他眼里的光:“还有2个月就满60岁了,按规定明年就不能参加比赛了,我要为学里龙舟队战斗到最后一刻!”
暮色浸锦江河,船桨劈开金红水面,号子声撞着河岸荡开。新龙舟上,建筑工的老茧、大学生晒黑的肩膀、运动健儿绷紧的肌肉,都在说同一句话:这面 “学里” 的旗,我们扛得住!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我们是学里社区神龙队!加油!加油!加油!”队员们的喊声落进锦江河,惊起一片水花,像千年龙舟魂,正翻涌着新的浪。
来源:麻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范莉 向飞宇
编辑:黄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