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村的故事】苗乡飞出爱民歌——怀化军分区精准帮扶麻阳高村镇黄连冲村纪实

来源:麻阳新闻网 作者:徐小平 石颖 谢永东 编辑:张蓉 2020-03-23 10:01:46

  “以前上山只有一条小路,我们运肥料上山只能靠肩挑马驮,而如今,小货车开进果园,省钱又省力,感谢怀化军分区扶贫工作队为我们修通了产业致富路。”

  3月15日上午,麻阳高村镇黄连冲村,村民滕建胜正将春耕化肥运进柑橘园里,淳朴的脸庞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7年,怀化军分区成为黄连冲村驻村帮扶牵头单位。三年来,怀化军分区与火箭军96783部队、怀化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怀化市地震局等后盾单位一道,帮助村民修公路、兴产业,千方百计帮他们排忧解难,形成了符合实际、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精准扶贫工作格局,演绎了一段军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佳话。

  畅通致富路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村里流传的老话道尽了黄连冲村的苦。

  黄连冲村多山地,耕地面积只有44.6公顷,而林地面积达到584公顷。虽然村民积极栽种柑橘等果树,但因交通不便,柑橘卖不上好价钱,产业发展滞后,青壮年多选择外出打工。

  扶贫工作队队员张延华说,最让他印象深的还是2017年,村民向宏莲家的冰糖橙丰收,靠她肩挑背扛走5公里山路到集镇去售卖。后来天气不好,路不好走,实在没有办法,向宏莲只得将剩下的2000多公斤冰糖橙以80元“贱卖”给了别人。

  “那时,还有七八十岁的老婆婆用背篓背冰糖橙下山,看着她们步履蹒跚的样子,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们开了几台四驱小车来帮忙,但是面对大产量的柑橘,也是杯水车薪。”张延华说,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黄连冲村的发展,修路成了大山里的村民最迫切的愿望。他把情况向军分区领导汇报。

  “不管再远再难,只要有条件,我们就一定要把路修到村民家门口。”当年,怀化军分区对村民庄严承诺。

  为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怀化军分区与后盾单位一起,通过自身多方筹措、协调地方行业部门支持等多种方式,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先后拉通硬化了黄连冲村8.8公里通组公路,对入村4.9公里主道路提质改造,3.5公里简易道路直通村民果园。一条条通往山外、承载村民致富希望的公路正在延伸。

  “2018年,通组公路拉通硬化后,一到丰收季节,很多老板就提前电话预定,收购水果的汽车直接开到了家门口。”村支部书记向玉学乐呵地说,村里种有大面积的冰糖橙,年产量达100多万公斤,现在都能按市场价卖出去了,“向宏莲家种了1000颗树,一年能卖几万元,贱卖冰糖橙的故事已经成为传说了。”

  “村里建成文化广场和拥政爱民楼,满足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接通了自来水管,解决了全村15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无线基站、电信拉远站,建设FTTH工程,全村手机信号全覆盖;新建占地面积 600 平米的村小学,装上了投影仪,村里孩子家门口就能就学……”提起村里近几年的变化,村民如数家珍。

  创新产业园

  基础设施完善了,要想让村民致富,关键还得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提高“造血”功能。对此,怀化市委常委、怀化军分区政委吉荣华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扶贫不仅要‘改穷窝’,更要‘改穷业’,能否致富才是村民稳得住的关键。”

  黄连冲村人多地少,发展产业困难。为此,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统一思想认识,突破地域资源局限,通过跨村发展“飞地扶贫”产业,为贫困群众脱贫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2017年,村里整合帮扶资金90万元,在附近的绿溪口村流转土地2.33公顷发展草莓种植,并与麻阳的专业农技公司签订管护协议,把黄连冲村所有贫困群众纳入其中,每年保底分红10万元。

  2019年上半年,黄连冲村召开了第一次村民分红大会。村民滕召文因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去年,他家6人拿到了草莓园的570元分红和在村里做小工挣的钱,用于柑橘种植等产业发展。如今,年收入达到近4万元。

  同时,工作队还与当地的专业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共投入扶贫资金 130万元在该村建立了8公顷富硒红心猕猴桃产业园。望着满山遍野的猕猴桃树苗在风中摇曳多姿,绿油油一片,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明云告诉记者:“今年,预计可亩产优质红心猕猴桃1000公斤,实现年销售总额200多万元,全村贫困农户每年人均增收可达5000多元。”

  靠山吃山,村民们利用山地资源,种有冰糖橙、草莓、奈李、枇杷等多种水果,黄连冲村发展林果面积达到23.35公顷。为了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怀化军分区还邀请安江农校的专家前来指导,对果树防虫、品改等进行培训。

  “除了这些产业项目外,我们还借助12户贫困户的6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建设了64千瓦光伏发电工程,按照村集体占总收益的 15%,贫困群众占85%的比例进行收入分配。”刘明云说,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的同时,也发展村集体经济。

  鱼水情更浓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在黄连冲村莫家人集中安置区,59岁的滕树凤虽然走路不利索,但看到扶贫工作队,总会跟过来,念叨扶贫工作队的好。

  滕树凤身体残疾,儿子也双腿无力,几乎没有劳动力的两人相依为命,日子清苦。2017年工作队来时,看到他们住在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危房里,立刻给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并搬来民政救灾的临时帐篷,供两人过渡。

  2018年9月,莫家人安置区竣工,滕树凤与儿子喜迁54平方米新居,没有花一分钱,工作队还给置办了床单、被子、锅碗瓢盆,事无巨细。滕树凤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说:“国家给办了低保,又给了新房,感谢你们,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军民鱼水一家亲,助力脱贫显真情”。莫家人安置区里,一幅对联在“莫家厅”格外显眼。

  “这是安置区6户贫困户共用的大厅。”向玉学介绍,由于安置区每户人家面积有限,考虑到农村办红白喜事时需要场地,在怀化军分区的协调下,火箭军96783部队出资16万余元给他们建了莫家厅。

  “桌椅板凳也买了十套,他们办事办到了我们心坎里。”向宏莲说:“以后我小儿子结婚,可不愁没地办喜事了。”

  脱贫的军令状不是戏言,军人一诺重千斤。在怀化军分区等军地单位的倾心帮扶下,昔日贫困的黄连冲村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省内响当当的扶贫示范村。2018年,黄连冲村正式脱贫出列。

  “脱贫摘帽不是最终目标,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坚决不让一户贫困户返贫,帮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怀化军分区司令员舒可说。

  自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怀化军分区驻黄连冲村扶贫工作队密切关注疫情对贫困户造成的影响,认真研究应对办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意愿、产业发展需求摸排工作。

  完善弥猴桃产业园的抗旱设施,组织村民改良柑橘品种……这几天来,扶贫工作队抓抢农忙时节,做好春耕生产的服务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努力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一座座爱民亭、一条条爱民路、一口口甜水井、一个个产业园……这些都在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着怀化军分区的帮扶成果,成为苗乡军民鱼水情的生动见证。

  因帮扶工作成绩突出,在接受军委联合工作组脱贫攻坚检查考评中,怀化军分区先后两次总评成绩为“好”。

来源:麻阳新闻网

作者:徐小平 石颖 谢永东

编辑:张蓉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