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帮扶轶事】门口的橘子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滕珊珊 编辑:张蓉 2019-01-24 19:36:21

  肖瑞飞给汤千友把脉

  肖瑞飞给汤千友把脉

  2018年12月20日一大早,朱宜久像平日一样早早起床,推开房门,发现门口放了一袋橘子,他走出来四处张望,却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看到。

  “肯定又是哪个村民给我们送来的呀。”朱宜久嘴角上扬,掩饰不住他内心的喜悦,“我们从长沙来到这,村民时不时给我们门口放点自家的蔬菜水果,他们心里是认可我们的,而且他们从来不留名,这种朴素的情怀让我们感动。”

  朱宜久、肖瑞飞和胡昊三人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年初来到麻阳舒家村乡张公坡村驻村帮扶。三人都有农村生活经历,最懂农民情怀,几个月相处下来,帮村民们挑水,挖地,收稻谷,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你来我往、鱼水情深的情谊。

  “走,我们去看看是不是三哥送来的。”朱宜久说的三哥,是他的帮扶对象张静,小名张三。

  跟张静认识后,了解到他家6口人就他一个劳动力,小孩生病后花了不少钱,家里经济格外紧张。朱宜久帮助他规划今后的发展,建议他加入中药材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处久了,两人感情像兄弟一般。

  “前段时间,我感冒发烧了,烧得实在扛不住了,我给三哥打了个电话,他立马喊了一辆面包车来接我去诊所打针,还给我张罗吃的。”病中的朱宜久看着三哥忙前忙后,身处异地的无助感与想家的念头逐渐淡化。

  聊着聊着,三哥家到了,可他并不在家。

  “或许是‘肖博士’的帮扶对象汤千友送的吧。”他们喜欢喊学中医的小伙子肖瑞飞为“肖博士”。

  65岁的汤千友是一名老党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经常会呼吸困难,一开始他并没有说自己的病情,怕麻烦别人。直到“肖博士”走访到他家,发现这一情况。 “肖博士”利用自己所学,立马给他诊病,并为他开了中药处方。没想到几天后再去,发现汤千友却并没有吃药。细问之下才知道,其中的一剂名为金水宝的药物一个疗程需要600元,汤千友舍不得花钱买药吃。 “肖博士”当天就赶往县城,为老汤配好了所有药物,送到他家里。

  “‘肖博士’好!你们吃饭了没有?你看我现在好多了,没那么难受了。”老汤一看到“肖博士”,热情地迎上来。为了不给老汤添麻烦,肖瑞飞等人赶紧说吃过了,还有事要去下一家呢。

  橘子的主人是谁应该是找不出来了,大家提议,去看看胡昊的帮扶对象张开华。

  张开华左臂残疾,妻子是位智障和精神病患者。最初,他家里破被披床,数洞在墙,两个小孩衣着单薄。看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新宇和副院长朱镇华心酸,他们当即各自掏了1000元给胡昊,要求胡昊立刻着手处理,让张开华一家当天晚上就用上暖和的被褥。

  胡昊丝毫没有耽搁,上县城买高低床、被褥、四件套,几个人敲敲打打,把那高低床给安装起来了。后来又联系泥瓦匠,帮张开华家的房子修整好,让其一家人温暖过冬。

  看到我们来访,张开华的妻子没有说话,只是露出了一副灿烂的笑脸。(本报记者 李青青 通讯员 滕珊珊)

  【记者手记】

  采访中,朱宜久告诉记者,他们到了村里后,利用他们医学特长及当地的优势规划发展中药材产业,前期各种摸索调研中,50多公斤的药材原材料一甩就能扛上身。 “一开始想的是,我们可不能让老百姓看了笑话,以为我们文质彬彬肩不能挑。没想到后面14吨的原材料都是我们自己扛下来的。”这股韧劲、这般接地气让老百姓越来越觉得亲近,后来老百姓也不客气了,抢收稻谷时直接开口叫朱队长、“肖博士”和小胡帮忙。

  真心换实意,最是鱼水情深。老百姓对帮扶队的认可和感谢,也许就是大声地呼唤他们,也许是藏在笑脸的背后,更或是默默地送上一袋自家的橘子和亲手采摘的蔬菜吧。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滕珊珊

编辑:张蓉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