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连村联创奔富路

来源:麻阳新闻网 编辑:张蓉 2018-10-24 17:18:47

  2014年还是困难户的残疾人谭荣军在全国劳动模范、麻阳谭家寨乡楠木桥村党支部书记谭泽勇的帮扶下不仅脱了贫,还发了财,收入达到了40多万元。这是谭泽勇按照县委“连村联创抱团攻坚”要求,结对帮扶21户贫困户之一的谭荣军,为其担保贷款5万元养殖猪牛,并动员其加入养殖合作社,请来技术员指导其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使其很快走上规模养殖道路。

  2014年来,麻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抓好党建促扶贫”的指示精神,大胆创新,在谭家寨乡率先开展试点,发挥“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楠木桥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由9个村党支部、276名党员参与的“连村联创抱团攻坚”党建扶贫模式,推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抓脱贫攻坚带动党建升级”的新路子。至2017年底,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2850元,累计1108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组织联建,打造脱贫攻坚“作战团”

  着力打破地域界限,做好“联”字文章,采取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方式,将楠木桥、吴公桥、黄茶等9个村联合起来成立党总支,作为脱贫攻坚的“一线作战指挥部”,探索“抱团攻坚”新模式。

连村联创产业园

  联村建总支,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通过组织9个村支书赴广东佛山罗南村等经济强村学习组织建设经验、座谈讨论、解疑释惑等方式,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以楠木桥村党支部为基础组建联合党总支,由乡党委书记兼任党总支书记,楠木桥村支书任党总支副书记,其他8个村支书任党总支委员,下设20 个抱团攻坚党小组,党小组建在扶贫产业上,覆盖9村11个产业,33个产业基地都有党员致富能手,实现了一产业一小组、一基地一旗帜的组织建设与产业建设“无缝对接”。大联合、大合作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硬件升级、软件变硬、保障有力、群众满意。连建9个村全部建成年收入超10万元的集体经济支柱产业,楠木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更是超过400万元。

  攻坚选“旗手”,竖起攻坚拔寨的铁肩担当。吴公桥村多年软弱涣散,选出的几届支部书记都干不满3年,是9村中的“短板”。县委、乡党委顺应党员和群众呼声,把在外创业的能人张湘海请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大刀阔斧使出“三大硬招”:第一,以硬制度治懒散强班子。严格执行轮流值班制度,推行为民代办制度,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实行量化绩效考核,将村组干部的工作表现与报酬待遇挂钩,有奖有罚,激发干劲;推行“阳光财务”,坚持按季公开,实行“零”招待。第二,以硬技术治贫困强产业。组织村民“一人学一技”,发动致富能人、技术能手开展传帮带,每户至少掌握1项实用技术;选定黄桃作为全村特色支柱产业,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第三,以硬举措治贫血强保障。采取发展集体林场、产业合股、土地租赁等措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造血”功能,强化运转保障。短短2年,该村巨变,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年收入达20多万元,后进村变成了红旗村。

  压实先进责任,汇聚用之不竭的动力。联合党总支制定《先进带后进责任制度》,明确先进村和党员在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责任,出台奖惩办法,引导先进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楠木桥村党支部与跃坪村党支部结对帮扶,解决了后者班子弱、观念旧、素质低、作风差、产业薄等突出问题,两年帮建,使其从后进村跃升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69名致富办法多、帮扶能力强的党员致富能人,与646户贫困户“结穷亲”,实现帮扶全覆盖。“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谭霞与37户贫困户结成对子,通过土地入股、技术帮扶、提供劳动岗位等帮贫助贫办法,户均增收8160元。

  产业联办,走出脱贫攻坚“致富路”

  抱团攻坚,重在产业的联合、联动、联创,发挥“集团军”决胜作用,助农增收。


  集中发力,打造核心基地。联合党总支依托“全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楠木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组织9个联创村的扶贫产业种植合作社,注册成立了麻阳宝库岭扶贫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核心扶贫产业园,以企业化、集约化实现抱团攻坚。园区4个贫困村和5个非贫困村签约流转集约土地2000亩,投入资金800万元,覆盖646户贫困户2383人,占全乡贫困人口总数的77%,贫困户通过土地租金、劳务薪金、分红股金,变身“三金”农民,2018年开始受益。



举办丰收节,发展乡村游

  全面开花,织就产业大网。在抓好核心扶贫产业园的基础上,按照“连点成线、连片成群、全面开花”的思路,引导每个村确定1个支柱产业,与扶贫产业园进行技术对接、同步管理,先后建成了楠木桥村100亩中药材和500亩葡萄基地、竹子坳村200亩蓝莓基地、黄茶村2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吴公桥村200亩黄桃基地等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产业基地,覆盖贫困人口2383人,预计年人均增收2950元。同时,积极与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党员科技特派员对接,在楠木桥村建立“科技服务示范基地”,走现代农业“品种品质品牌”之路。
 

采摘刺葡萄

  区域联动,探索旅游新路。抢抓“一极两带”战略机遇,积极投入“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联合党总支牵头组织举办“葡萄熟了·大湘西乡村旅游文化节”,邀请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艾丁湖乡也木什村前来交流并缔结为“姐妹村”,签订葡萄产业区域发展合作协议,建立了100亩“楠也联谊葡萄示范基地”,探索民族联谊旅游新路子。如今,9个村建成四星级休闲农庄1个、民俗文化表演大舞台3个,旅游接待超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多万元。

  平台联创,拔掉脱贫攻坚“拦路虎”

  贫困群众资金筹措、产品销售、扶贫监督“三难”问题,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联合党总支敢当改革先锋,勇于开拓创新,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搭建融资平台,探索扶贫小额信贷新机制。率先推出“一授二免三优惠四防控”扶贫小额信贷模式: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评级授信,提供免抵押、免担保贷款,实行贷款利率、期限、贴息优惠,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确保每家贫困户都能贷款创业,破解了资金瓶颈制约。按照“资金跟着贫困人口走、贫困人口跟着致富能人走、致富能人带着贫困人口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原则,精准推进扶贫资金到户到人到产业,实现了扶贫“小资金”撬动金融“大资本”,放大了扶贫资金脱贫攻坚效益。至今,共为646户贫困户争取小额信贷资金2163万元,发展产业项目105个。

  搭建监督平台,探索“互联网+扶贫监督”新模式。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产业扶持、异地搬迁、社保兜底等相关扶贫资金与项目精准落实到贫困户,联合党总支在9个村村部开设扶贫工作查询终端,方便群众随时查询扶贫对象确定、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等情况,将整个工作公开在群众面前,让“雁过拔毛式”腐败无处藏身。通过“互联网+扶贫监督”平台共清理不符合扶贫政策对象103人,确保了扶贫对象精准化。
 

2016怀化精准扶贫?媒体电商产业发展麻阳特色产品考察对接会在该村举行

  搭建电商平台,探索“e+党建”新格局。搭上“电商快车”,在9个村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让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场,变成“真金白银”。2015年麻阳柑桔严重滞销,联合党总支积极牵线怀化知名农产品电商、谭家寨籍党员管长伟,与32户贫困户签订销售协议,订单销售柑桔100多吨,保证了贫困群众增产又增收,被群众亲切称为“发财管家”。2016年5月,联合党总支组织举办“2016怀化精准扶贫·媒体电商产业发展麻阳特色产品考察对接会”,人民日报、淘宝、快乐购等90多家媒体电商云集连村联创核心扶贫产业园,网上签约订单3000多份,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楠木桥村欣欣向荣

  “连村联创抱团攻坚”的创新做法,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得到了上级组织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中组部先后2次深入基地深度调研;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作出 “可考虑予以深度挖掘和总结”等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深入基地指导调研,并将楠木桥村作为自己的扶贫联系点;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深入基地考察调研;扶贫产业示范园核心基地——楠木桥村成为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与会人员的现场参观点;在全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经验做法在全省推介。

来源:麻阳新闻网

编辑:张蓉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