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越是要更加注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通过抓好党建促进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脱贫攻坚,重在党建,组织工作要从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高度,紧扣脱贫攻坚这一中心,把准促农增收这一根本,以“强基层”推动“富百姓”,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力促脱贫攻坚。
坚持强基固本提升党建脱贫战力
基层党组织有没有战斗力,能不能带领群众谋发展奔小康,直接决定着脱贫工作实效。“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唯有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基层党支部打造成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方能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准确把握村级组织运行情况,围绕扶贫选干部,着眼发展配班子,加大不合格村书记调整力度,让政治靠得住、作风过得硬、致富有办法的优秀人才走上村书记岗位,着力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农村骨干带头人队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注重能人型、致富型、示范型年轻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让年轻人接受实践打磨,为脱贫攻坚注入活力和后劲。二是加强规范化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全面开展党支部“五化”建设,继续健全和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加强指导,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场所标准”的要求,重点打造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示范村,以点带面促进贫困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凝聚力。三是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村党组织活动中心和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搭建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党务+村务+商务+服务”阵地,向上对接政府和社会各项服务、向下承接村民各类需求,方便村民群众办事,提升基层党组织宣传政策、汇集民意、引导舆论、服务群众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访贫治穷上,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做到脱贫攻坚战场在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建在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实现党建扶贫“无缝对接”,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切实增强服务带动力。四是加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把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建强基层党支部的有力抓手,将贫困村全部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通过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上级党组织挂点联系,配齐配强基层党务工作力量,一村一策抓实专项整顿,着力补齐“短板”,推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实现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党组织转化升级,成为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切实增强战斗力。
坚持人才引领凝聚党建脱贫合力
配齐建强扶贫人才队伍,凝聚党建脱贫强大合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决条件。一是干部在脱贫一线锻炼。把选派干部到脱贫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渠道,围绕脱贫攻坚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精准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重要依据,优先提拔重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干部,树立围绕脱贫攻坚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二是党员在脱贫一线带动。实施党员骨干培训计划,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组干部;开展党员“传帮带”活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党员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与贫困户结对子、结穷亲,坚持“先进带后进”“一人学一技”“一人传一技”,多方面向贫困户传授“致富经”。三是人才在脱贫一线整合。积极衔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扶贫专家团,提供脱贫规划论证、产业可行性研究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实施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构建人才服务体系,选派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员到贫困村,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致富能力提升开展服务;充分整合扶贫政策、项目、技术、资金等各项资源,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外出经商人员、农村经纪人和致富能手回乡创业发展。
坚持产业带动,激发党建脱贫活力
村党组织必须通过发展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这是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助力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是推进“一村一品”。贫困村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充分考虑自身实力,对本村劳动力状况、农户技能情况、资源禀赋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量体裁衣选准扶贫产业项目,注重项目建设的惠民程度、“造血”功能和长期发展,确保扶贫产业能够持续推动群众脱贫致富,走特色发展道路;县乡两级应加强监管,为村里的发展把准方向,坚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施策,科学合理制定贫困村脱贫的具体目标、技术路径和保障举措,强化落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加快脱贫步伐。二是突出组织引领。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宣传发动群众、推动土地流转、协调基础建设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引导鼓励村党组织牵头组建合作社、发展扶贫产业,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方式盘活农村资源,搭建产业脱贫平台;打造“党建+”扶贫模式,通过“村党支部+产业型党小组”“党员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致富带头人聚在产业链上、让贫困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结成利益共同体,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抱团发展的道路,形成“党组织领导农民致富,农民致富离不开党组织”的党群连带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三是树立先进典型。实施贫困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大力培养“田秀才”“土专家”等本土科技实用人才,为每个贫困村培养一批能够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和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脱贫、共同致富,激发贫困户致富愿望;发挥党员表率作用,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带头艰苦创业,带头发家致富,对党员干部创办领办的扶贫产业项目进行跟踪扶持,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好一批党员创业示范基地,促进党员干部成功创业,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贫困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其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激活贫困户“造血”潜能。
来源:麻阳新闻网
编辑: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