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田喜宏:“农业百事通”

来源:麻阳新闻网 作者:杨序先 滕建雄 雷国荣 编辑:张蓉 2012-07-16 15:40:59
时刻新闻
—分享—

为了服务群众,他一人学习掌握了50多门种植、养殖技术;为了减少村民的风险,他偷偷拿爹妈房产证贷款,建现代农业示范园;为讲技术,他顾不上病危的父亲在做手术;为了事业,他放弃了正科提拔......他就是田喜宏,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组工干部 ,群众亲切称赞他为——

  “农业百事通”田喜宏

  杨序先 滕建雄 雷国荣

  1996年,田喜宏从湖南工业学校财会专业毕业,带着青涩男孩的梦想和学宛知识的清香,走进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成为一名乡镇干部。16个春秋过去,他没有成为家人梦寐以求的总会计师,而是成为农民朋友争相传颂的“农业百事通”,成为农民朋友眼中的“土财神”。

  收缴提留款碰壁,让他直接转“行”学用农业技术,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农技型干部

  1996年,田喜宏中专毕业,被分配到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工作。岩门镇是自己的家乡,一天,他心理揣着国家干部衣锦还乡的美好感觉,来到鲁草田村收缴提留款。鲁草田是该镇偏远贫困村,这让他更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当他走进村民陈代赞的家,说明收提留款时,陈代赞的脸拧成了苦瓜,冷眼望着“小书生”样的他,手指门口一堆黑乎乎的东西,愤懑地说:“田领导,你学的财会,你爹爹当包头发财,给你爹爹数钱还派得上用场,可是我的黑柑桔买不出去,就没有钱让你数了啊。”

  原来,陈代赞的4亩柑桔发生了锈皮虱,又错过了施药期,于是金色柑桔变成了黑黑炭团,村民嘲笑他种的是“非洲”柑桔。

  没有收到一分钱,衣锦还乡变成了“灰溜溜的”、“心酸酸的”。经历这件事后,他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光有为民服务的想法是不够的,还要有为民服务的本事,要能急老百姓之所急,帮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

  村民的“刺激”让他直接转“行”,开始了“一人学一技”人生追求。此后,老百姓田里种什么,地里栽什么,栏里养什么,遇到什么技术难题,哪些新品种新技术有推广前景,他就学什么、钻什么、推广什么,成为一个农技型干部,在全镇开始小有名气。

  1999年,麻阳率先在全市开展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2000年怀化市全面推开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剪刀书记周福坤和“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赵小林。榜样的力量,激发了田喜宏学技术用技术的热情,更激发了他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无穷力量。他先后10多次到文昌阁乡向赵小林拜师请教,并自费到湖南农大、浏阳市、上海浦东学习,写下30多万字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进行了上百次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帮助群众解决疑难技术问题上万次,使一批批“种田秀才”、“种果能手”脱颖而出,一户户“小康户”如雨后春笋,群众称他为“土财神”。

  2003年秋天,正是柑桔收获季节。他路过新坪村,在他技术指导下,该村大部分柑桔喜获丰收,村民兴高采烈。可是,村民张吉学却一脸忧愁,蹲在地上发呆。他走近一问,原来是高中才毕业的张吉学搞反季节西瓜试验,由于技术不成熟,成熟的西瓜看上去果型圆溜,果皮铮亮,可切开来一看,味不甜不说,瓜瓤还是白色的,一年心血白费了。乡亲们笑他种的不是西瓜是“冬瓜”。

  田喜宏敏锐意识到,种反季节西瓜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产业,成功了,将会在麻阳农村掀起一场向新科技新产业要效益的“农业革命”。通过仔细询问、观察和查阅相关材料,田喜宏恍然大悟:原来张吉学瓜苗育迟了,错过了必要的甜蜜素生长期,加之下氮肥过勤过多,所以才会不甜不上色。

  病因找准了,第二年他对症下药,先后10多次到张吉学西瓜园手把手教技术,共同研讨管理经验。当年秋天,西瓜大获丰收,产瓜1万多斤,纯收入2万多元。以后,张吉学逢人便风趣地说:“‘冬瓜’变‘西瓜’,种瓜发了家,这都全搭帮田技术员的指导。”

  2008年10月的一天,岩门镇杨家湾村民邢国久急匆匆找到田喜宏请教。原来,老邢3年前省吃俭用开发了5亩桔园,今年刚开始挂果。谁料到,由于原来在苗木市场上购买的是假劣柑桔苗,品种混杂,柑桔卖不上价钱不说,还被人嘲讽自己卖“假柑桔”,赚“昧心钱”。“现在我想把柑桔树都砍了,重新栽种优良品种,请你帮我去看看。”邢国久急切地说。

  田喜宏到现场察看后对邢国久说:“树没有必要砍,可以采取高接换种的方法,重新嫁接新品种,我给你提供接穗和嫁接技术人员”。两天后, 田喜宏挑着优质良种接穗和200株脐橙苗,带着嫁接人员对杂劣桔树进行了换种改造,不但不收一分钱种苗费,还垫付了嫁接人员工资。如今,邢国久家的桔园已扩大到7亩,年产柑桔2.4万斤,年收入达3万元,走上了致富道路。

  “班门弄斧”、“书呆子”、“田疯子”,冷嘲热讽没有动摇他科技兴农的信念,偷拿父母楼房抵押贷款, 勇挑现代农业风险

  岩门镇是麻阳一个城郊镇,尽管平地丘陵地带较多,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村民长期以来“种田为吃饭,养猪为过年,喂鸡喂鸭为油盐。”2004年,新坪村种反季西瓜成功后,田喜宏准备大干一番,他高高兴兴在全镇挨家挨户宣传,可是,村里的老把式们嘲笑他“班门弄斧”、“书呆子”、“田疯子”。听到冷嘲热讽,他没有动摇科技兴农的信念,决心办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给乡亲做出个样来。

  要办现代农业示范园,搞“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试验,需要大笔资金。田喜宏大首先想到的就是用父亲刚刚建起的三层楼房贷款。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遭到父亲一顿痛骂:“崽卖爷田,不知心痛。去年几次贷款搞得赔钱也就罢了,这次还要拿爹妈的楼房作抵押贷款,你是想让全家人都喝西北风去?!”父亲的坚决反对没有改变田喜宏的初衷,他三番五次给父亲做工作,结果父亲最后恼火了,拿起棍子到政府追着儿子打,成了镇里一大笑话。

  田喜宏知道,现代农业示范是个新路子,风险很大,刚刚过上温饱生活的农民无力承担这些风险。自己的父亲虽然靠当建筑小包工头攒了点钱,但这几年让他搞试验亏了不少,也害怕这一下投入进去,万一血本无归,一家人的生活可就没着落了。

  可是,不搞现代农业,农民就没有出路!

  怎么办?一天,他乘父亲外出,来了个“先斩后奏”,偷偷把家里的房产证拿了出来,到银行贷款10万元,与平原村、新坪村、岩门村等部分农民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并立即到外地采购材料和礼品西瓜种子。等父亲从村民口里知道此事,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到此时,无奈的父亲只好丢下一句狠话:“如果又亏了,我和你妈妈一起到政府跟你住办公室!”

  瞒着家人抵押房产贷款,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这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田喜宏一肩挑起了风险,同时也挑起了苗乡现代农业发展的希望。2005年7月,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田喜宏卷起铺盖,在承包的300亩田野上支起草棚,放炮挖渠、开沟撩壕、砌堤整穴.....第一个吹响了麻阳现代农业发展的集结号。

  看到儿子和农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餐宿露,一天天脸黑了,人瘦了,妈妈坐不住了,拉住丈夫哭起来:“我们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儿子呀!”于是,父亲放下几处建筑包工,把建筑队伍和部分机械拉进了田野,父子俩一起平土垦梯挖坎,建起了全县第一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此后,近半年时间,除正常工作外,他几乎全部泡在示范园,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辛勤的汗水赢得甜蜜的回报。当年,示范园礼品西瓜亩产4千斤,总产值1000多万元,实现利润300万元。

  初尝甜头,田喜宏却并不满足。他甘心当好“技术保姆”,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定心丸,成为农业企业稳步发展的定心柱。

  2008年,怀化市在麻阳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他闻讯后立即向镇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了自己创办农业技术服务公司的思路,得到了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与几个热爱农业技术的干部合股开办了岩门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岩门畜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启了怀化市农技服务公司化的先河。特别是岩门农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3年多来,为全县冰冻后的柑桔救灾补损19万亩,为全县柑桔品改6280亩、测土配方施肥8200亩,为鹤城区石门乡等地农民开展农技服务32场次,创造了人平创利润8万元、公司股金增长3倍多的奇迹,成为怀化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典范。

  2011年,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麻阳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股田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自觉自愿、简便易行的农民带田入股的形式,按照“经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模式组建公司,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小康麻阳的步伐。尝到改革甜头,田喜宏再次向镇党委立了军令状:当股田制改革的先锋。在岩田坡村建立了50亩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在他示范带动下,全镇农民自筹资金上亿元,永昌柑桔合作社、永康果业有限公司、桐子凉村锦红柑桔合作社等6家农业合作组织相继诞生,上海湘山公司等外地企业也抢滩登陆,农民踊跃入股土地5000多亩。

  2010年,上海湘山实业有限公司麻阳分公司在岩门镇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300亩试营基地种植金银花。花苗移栽大田后,正值连续干旱,部分苗木开始枯萎,再不采取补救措施,公司将蒙受巨大损失。公司和镇党委心急如焚。田喜宏当即主动请缨赶到基地。通过仔细观察分析,他大胆提出:只留下老枝,所有的新芽新枝全部剪除,以此减少水分的蒸发量,确保提高存活率。通过技术处理,公司苗木存活率达到了98%,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从此,田喜宏成为该公司技术总顾问。

  目前,岩门镇1万亩柑桔基地通过了无公害生产产地认定,3个柑桔品牌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柑桔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并被列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冰糖橙)标准化生产基地。现在,该镇成为怀化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先驱,成为全省股田制改革的亮点,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

  错过订亲;顾不上病危的父亲;放弃正科提拔机会。这一切,都是为了学好技术、传好技术,为了兑现“军令状”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田喜宏看来,农村实用技术不仅是生产力,也是亲和力。

  为了学技术,增强自己与农民群众的亲和力,他差点与自己妻子在订婚的那一天分道扬镳。

  1997年,他与锦和镇医院女护士李兰桃谈上了对象,俩人经过一段倾心相爱,约定4月的一个周末,一起去乡里看父母,把结婚日期定下来。可是,田喜宏突然不见了。小李打电话到同事那里,找到其他亲戚朋友那里都没有。小李在医院心急如焚,父母在家里焦心跺脚。一直等到了第三天的上午,田喜宏才拖着疲惫的双腿来到医院,正准备向派出所报案的小李抱着他就哭了起来:“你去哪里了,我以为你逃婚了,我急死了!再不来,我就跳河了!”田喜宏满怀愧疚地向小李解释,原来,他与省城一个无籽西瓜农技专家约好,向他讨教无籽西瓜的嫁接技术。由于赶火车走得匆忙,他不仅来不及跟家里人说,而且因为没带多少钱,连坐火车回来都是逃了好几个站的车票,乘警罚他打扫三节车厢才允许下车出站。

  为了让科技富民之花开遍全镇,他下力气抓科技普及、培训、推广工作。在全县率先成立了农技服务股份公司,举办了实用新技术培训班12期,全镇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掌握了2-3门农村实用新技术;到村里办培训班21期,电视讲座16次,编印柑桔、无籽西瓜、杂交稻制种、葛根种植等技术资料8套,印发10000多份,全镇400多名群众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成了当地有名的“种养能手”和“科技示范户”,建成了8000亩柑桔、1000亩无籽西瓜等五大农业生产基地,科技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50%以上。在岩门苗家山寨,流传一首歌谣:“建新房,娶新娘,上学堂,全靠田委员送技来帮忙”。这是对科技兴农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田喜宏和群众鱼水情深的真切表达。

  他学技术用技术,跟农民亲近了,可是与亲人却疏远了。

  2010年12月9日,田喜宏正在岩门镇人民政府会议室为60多名村民培训葛根栽培技术。突然,手机急响,他接通电话,妻子就说:“父亲脑溢血,正在县人民医院抢救,马上过来!”看着听课兴趣正浓的村民,田喜宏心想:“父亲有医生在抢救,我去了也帮不上忙。”他坚持上完课才赶到医院看望父亲。在父亲住院医病期间,他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照顾父亲。尽管医院抢救及时,父亲生命无碍,但留下了脑溢血后遗症。出院那天,望着父亲步履蹒跚的痛苦状,田喜宏的泪水夺眶而出。

  为了学用技术服务群众,他不仅忍痛舍弃了夫妻、父子亲情,而且放弃了自己的提拔机会。田喜宏在副职岗位上干了10年。2011年4月,县委在岩门镇考察干部,找田喜宏谈话:“你作风过硬、业绩突出、群众基础好,组织上准备提拔你到邻乡担任人大主席,你有什么想法?”田喜宏没加思索回答道:“感谢组织信任,但现在镇里农村综合改革刚刚开头,岩门镇的村情民情我熟,我想继续留在岩门,等改革搞好了,我的军令状兑现了,组织上再提拔我也不迟。”

  大爱无垠洒苗乡。田喜宏用执政为民的激情谱写了无私奉献的壮丽诗篇,让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在创先争优中绽放科技兴农的时代风采!

来源:麻阳新闻网

作者:杨序先 滕建雄 雷国荣

编辑:张蓉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