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1,与伟人的神交

作者:黄军 编辑:张蓉 2012-04-16 11:52:05
时刻新闻
—分享—

  毛泽东,儿时乡下老屋神龛上的一张画像,长大后历史教科书里模糊的意象,再后来的格律诗词间磅礴的气象、影视剧中恢弘的雕像……无论是神坛的毛泽东,还是传说的毛泽东,他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伟人,总是在隔膜里揣测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种种理由。

  2011,似乎有了许多穿越朦胧伟人光晕的机缘,让我在伟人的气息里心领神会。

  三月,与伟人失之交臂的京城神交。首次出差北京,沿途火车上一直热切期望“一定去看看老乡,献个花篮,敬支湘烟”。然而,三月的京城适逢全国“两会”,许多本来就显神秘的去处在执勤武警的背后更神秘。只能远观天安门城楼若乡下老家神龛里一般悬挂的伟人头像,只能瞻仰伟人豪气手笔的英雄石碑,只能在八达岭气喘吁吁地呼吸“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伟人湘音……遥望伟人安详长眠的馆舍,唯有遗憾地绕行围墙外侧,唯有遗憾地瞩目屋顶的云朵,唯有遗憾地心语——老乡,您在他乡还好么?

  十月,与伟人相伴良久的星城约会。揣着《湖南省第十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入学通知》,我再十月十号早早地走进了毛泽东文学院,一进大门,一份惊喜。刚从重庆双十节的硝烟里回到延安的伟人,穿越时空安坐毛院大厅,正与丁玲、赵树理们谈笑风生,我似乎聆听到伟人关于文学关于文艺关于民生的妙趣横生。

  江风料峭,正是寒秋,但不是独立,相携三文友漫步橘子洲。湘江依然北去,只是河滩嶙峋,少了些中流击水的兴致,浑浊的江水摇曳几艘机船,难觅浪遏飞舟的豪迈。岳麓山林木黛青,层林不染,缺些生动却不乏生机。伫立洲头,背靠青年伟人的巨型头像,同伴把镜头压低,压低……用视差拉近时差,把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个头像并列,把永远年轻的伟人当着背景,体味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活力,尽管伟人跟前的蚁人年已不惑……

  走进韶山,因为“毛十班”。十,十全十美,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没有理由不稍微有异于从前;所以,没有理由不寻找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所以,当“十毛”成为“一块”的时候,开学典礼就举行在韶山宾馆;所以,我第一回走进了韶山,走进了伟人的故里,走进了伟人平凡的奇异。

  韶山宾馆,大小车辆穿梭。

  毛泽东广场,人流不息,鲜花堆积,献花、鞠躬、绕行伟人雕像高大的底座周际。

  毛泽东故居,人流如织,一路缓行,随着人流惯性,经过毛家邻居青石基黄泥土砖墙外,迈进桐油飘香深黑木房里,穿过堂屋、厢房、卧室……直到走出这如我那乡下老屋般的江南小居,跨入屋侧的晒谷坪,才脱离拜谒人群簇拥的不由自主,清理模糊已久的思绪,找寻昔日小学课本里“毛四阿婆”与“东伢子”的生动,只是,这水泥壳下的土坪还留有骤雨冲走的稻谷香蕴么?不远处残荷漂浮的水塘还能戏水么?就是这小泥塘?就是它造就伟人弄潮的秉性?当伟人击水湘江意气风发时,横渡长江气定神闲时,畅游北戴河的壮怀激烈时,惬意滴水洞水库缠绵乡情时,或许,那江那河那水库,就是伟人眼中家门前这小泥塘罢?

  我踏上了小塘边上的田埂,我不想走那水泥硬化后的便道,那便道原来应该是青石板铺就的吧?黄土田埂,光亮,看上去就很弹性。我在光光的黄泥土上徘徊许久,好不容易才抑制住脱了鞋袜光脚体味伟人童年嬉戏田间乐趣的念头。塘边杨柳依依,残荷遮挡了青瓦黄砖倒影水面的况味,但绿与青黑、淡黄相映,也不失江南村居的雅趣。我踏上了归程,一出木房,同学们就四散寻找和印证听说的读过的见过的印象,只剩下我独自在黄土路上陶醉,我怕走丢了。

  广场,还有许多游人分散几堆,听导游声情并茂地讲述伟人雕像滞留路经的井冈山、伟人家乡父母官叩拜相请归里、伟人雕像正位时天空日月同现……诸般神异传说——伟人依然是乡下老屋神龛上的神圣……

  第一回进京,我踯躅在与伟人失之交臂的遗憾里;第一回进毛院,我沉浸在与伟人倾慕已久的文艺妙趣里;第一回到韶山,我跌进了伟人朴实的童话里,湮灭在伟人传奇的神话里……

作者:黄军

编辑:张蓉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