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消听来慢消听,慢慢消听将歌论。别人划船端阳节,漫水划船有根本……”习惯上的端午节,都是源自对战国楚人屈原的爱戴,唯有麻阳的大端午盘瓠苗裔对始祖的纪念和崇敬。
一、过大端午:一曲娱祖娱人的虔诚合唱
历经数百年的地域人文交融,每年举行的麻阳五月盘瓠龙舟节,是纪念祖先盘瓠虔诚,是麻阳苗家的欢娱,是盘瓠后裔龙歌的浪漫。五月大端午,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七结束,共历时17天,仪式古朴,声势浩大,场面宏阔,观众如潮,龙歌演唱贯穿始终。
盘瓠是麻阳苗族信奉的始祖,他是神,被供在民间俗称作“龙王庙”、“三座大王庙”、“祖神殿”、分布于锦江沿岸百里范围18座盘瓠庙里,与“四官大王”、“新息大王”(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一起享受后人孝敬的香火;他更是和活着的人们一起朝夕相处的“人”——与家里老人一样,如日常过节或红白喜事需提前下贴恭请一般,龙舟节前,农历五月初一要“邀祖赴会”。
当天,首司“五老”,四更起床,家生旺火,三杯清茶饮后,穿起青衣长衫,头包笋壳丝帕;到五更天,鸣第一遍锣,召集百十个参加祭祀的男子。卯时,开盘瓠庙门,燃火把照亮庙堂,禁声,首司掐诀讨筶(卦),众人合力就庙中石槽盆、石凳杀猪一头。鸣第二遍锣,上五供,敬36盅酒,参拜祖神数遍后,歌手成二纵队排列两边。继而大鼓大锣,大号齐鸣,炮竹声中敞开大门,首司五老同唱《开门歌》:“五月初一开神门,开而不开见得真。当初不是凡间马,我是三座大王神。只有吾王神通广,赫赫威灵多显应。……今将歌言结下尾,十一请神上船行”(五老唱,每两句,百人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爷——!老祖爷!”)歌毕,由等候的各家各户给盘王敬酒,放鞭炮,直到下午五点,摆上酒宴,陪着“老人”,划拳唱歌,各尽所欢。开庙门,近似传统的“开祠堂门”,也是给同族同宗的人们一个“过事”的讯息,五月初二到初十,方圆百里的苗民及远道信士,不辞路途辛苦,闻讯的而来,和当地苗民及亲戚一样,纷纷赶往邻近盘瓠庙虔诚祭拜聊表牵挂和孝心,祈福还愿,捐献善款。其间,盘瓠庙所在村寨的郎女必须赶赴盘瓠庙祭祀,否则就是对老人不孝,必遭众谴,至少一年不得踏入娘家屋门。为酬谢来客,更为享受节日的快乐,盘瓠庙临近村寨多组织各类戏班,搭台演出娱乐。演出剧种有地方传统傩堂戏、辰河高腔、阳戏及麻阳地方自创剧种——麻阳花灯戏。
五月十一,据说是盘瓠的生日,即使再艰辛,也必须“老人生日一餐嘎(肉)”。老人的生日聚会是庄重而热闹的,以祖先生日为藉口的龙舟节更是分外肃穆而生动。先要“拜祖讨信”,首司“五老”,四更起床,家生旺火,三杯清茶饮后,穿起青衣长衫,头包笋壳丝帕;到五更天,鸣第一遍锣,召集所有人众;卯时,开盘瓠庙门,燃火把照亮庙堂,禁声,首司掐诀讨筶(卦),得胜筶,喻示老人同意过生日,快乐的欢呼里,男子便合力就庙中石槽盆、石凳杀猪两头。接着便鸣第二遍锣,将解剖后的两头全猪摆上贡桌,上五供,敬36盅酒,参拜祖神数遍后,歌手成二纵队排列两边。继而大鼓大锣,大号齐鸣,炮竹声中敞开大门,首司五老同唱《敬寿歌》:“大王诞生高辛时,来到漫水永乐春。永乐二年(1404年)来到此,代代相传到如今。……”歌毕,“陪祖游玩”,顿时鼓锣号鸣,五老端着三大王牌位,手拿香把,领队前行;4人抬盘瓠图腾,8支大号、120人划旱龙舟、24人舞龙灯、12人舞草龙灯、30面大旗随后。4面大鼓齐擂,鞭炮不停,请盘瓠大王游观后代子孙的村庄,乞求祖神保佑。游毕,回庙侧龙舟寮集合,在两只龙舟前头共同中餐,呷泡汤稀饭。下午,要“请祖登船”——没有过生日的老人参加,这生日的聚会便没有了理由。龙舟寮旁的贡桌前,五老叩拜两只龙舟,掐诀请祖(请龙舟下水),胜筶(阴阳卦)到手,喻示老人悦意水上游玩,扬头、掌艄、锣手、鼓手即上船到位,200桡手围扶两只龙舟两侧。五老高唱《请祖歌》:“请祖三杯上马酒,子孙今日来请祖。今日请祖花船上,要到水上去观景。……”歌毕,锣鼓喧天,一路吆喝,将船抬下水,将龙头龙尾装好,蜈蚣旗插上,桡手在船上坐好,锣鼓喧天里,两只“花船”(盘瓠水龙舟俗称)平头划向江中,在锦江河中龙船潭(水流相对较缓,长期用来划龙船的江中河段,俗称“龙船潭”)里划船上下八趟后,船靠岸,举村寨共享晚餐会,当天晚餐最少50桌,参加人员包括外乡、外县的和本地参加活动的人众。
农历五月十二到十四,是“伴祖访亲”的日子,后辈儿孙划着龙船陪“老人”沿河寻访他昔日到过的地方,拜访久违的近邻。每天卯时,首司虔诚讨筶,早饭后,鸣炮开船,携带香纸,沿河数十里寻访。凡盘瓠曾落脚驻留或建有盘瓠庙的地方,必全体下船进庙上供敬奉,齐唱《根源歌》,缅怀祖神公德,当地村寨苗民必杀猪设宴招待聚餐。遇伏波(马援)庙,或道、佛等诸神庙宇及神灵遗址,船不上岸,但须在相距参神处200米时,就紧锣密鼓,船头的8对桡子指空竖立,扬头对参拜处栽跟斗,继双脚下跑,八名划手丢钱纸于河中,余人禁声,法式作完,齐喝“划!”,锣鼓齐鸣,划往下处。“访亲”途中,沿岸苗民在河边码头设贡桌,摆几百个棕粑粑和香烟、鞭炮,备两面大蜈蚣旗,按照自己需求制作求子、求财、求平安、求好年成等内容的信旗,恭立河岸迎接盘瓠龙舟“接祖祈福”,俗称“接茶”。为酬谢主家,龙舟歌手根据所求(岸上贡桌信旗所写“求子”之类内容),选择歌词,回唱《谢茶歌》:“……年老之人得茶吃,五脏调和血脉匀。做工之人得茶吃,身强力壮有精神。……幼男细女得茶吃,易养成人无灾星。茶的根本由此起,依古流传到如今。……”还有《求子谢茶歌》、《病茶歌》等。接茶时,岸上男女老少争相以事先准备的麻纤交换“龙须”(请神前,挂在龙头上的麻纤胡须),戴在脖子或手上,作为免灾符;很多人抱小孩上龙船仓里洗澡(不生疮),接喝“龙涎”(随船首司沿龙头倒下的水,传说可治肠胃病)。接茶的人络绎不绝,盘瓠龙舟桡手起早贪黑忙个不停,盘瓠“老人”则静静地享受着后人们的天伦之乐。
农历五月十五至十六,是龙舟竞渡的日子。邻近每个村寨出一只龙舟,数十乃至上百艘龙舟齐集龙船潭竞技。竞渡前,所有桡手都须持桡参拜盘瓠庙,龙舟集体面向盘瓠庙方向鸣炮示意。两只盘瓠龙舟则游而不竞,其他龙舟也可与其相戏,但盘瓠龙舟绝对不能获胜,否则是对坐“花船”观光的盘瓠神的不敬。其间,锦江两岸遍插五色蜈蚣旗,盘瓠庙外坪地蜡染幡旗林立,如潮观众云涌而致,大端午盛会达到高潮。
农历五月十七,生日过完了,龙舟划完了,该送盘瓠老祖回庙了。先要“抢祖献孝”,就像一年到头兄弟轮流侍奉老人一样,但绝对不是世俗常见的推诿,而是争抢,因为“家有一老,好比一宝”,因为盘瓠老祖是后辈幸福的根源。两只盘瓠龙舟划到距离盘瓠庙左近接龙亭。先由首司五老将猪头、五贡及香宴在接龙亭摆好,亭子两边插蜈蚣旗八面,大锣、大鼓、大号、鞭炮齐全。五老在接龙亭掐祖师诀做法式,两只龙舟在对岸用绳子连紧并齐。待双方扬头把香纸烧完,鞭炮一响,两只船分开,齐向接龙亭奋进,接龙亭的鼓、锣、号、鞭炮齐鸣,至两船拢岸方止。五老用稻草量船(由于船势凶猛,且允许船头水手离船拉船,所以龙舟往往滑岸上数尺),那只船居前3寸,盘瓠老祖当年就长居该船水手人众中堂中,接受供奉孝敬,该船水手也就会多发一房人——人发才会财兴呀!意犹未竟的后人们“比发人”后,还要“借祖扫瘟”,借助盘瓠老祖的法力“划倒龙船”扫除一切瘟神。抢祖仪式完毕后,两只龙舟头向上游、尾朝下游排齐,艄橹横放船尾,扬头翻倒跟头,手掐八卦诀,口念咒语,桡手面对船尾,边划边吆喝,直到龙船洲头。众人立船上唱《扫瘟歌》:“天温地温神赶去,天财地保送子孙。麻衣孝服神赶去,百年长寿送子孙。……”然后,桡手面向船头,向盘瓠庙快速靠岸,“伺祖归庙”。岸上的大旗招展,香案齐备,炮声隆隆,锣鼓接应,庙内20面幡旗、60面方旗布置就绪。两只盘瓠龙舟一拢岸,几百人即将船抬进龙舟寮。所有划手集中盘瓠庙内,待大堆的纸、大把的香烧得最旺时,五老高唱《请祖回庙歌》:“请祖三杯上马酒,请回下马酒三巡。今日请祖庙堂内,各坐各位受香灯。桌上有斋又有肉,清茶清酒敬祖灵。三柱宝香来拜祖,大王保佑众子孙。三杯清酒大王饮,饮过三杯掌乾坤。大王坐在庙堂内,日管阳来夜管阴。今日划船一过后,风调雨顺民泰平。”歌毕,全体水手享用两头猪,厨子早已办好了佳肴,大家喝得酒醉饭饱,才各回各家,期待明年的盘瓠老祖生日和龙舟节的酣畅。
二、盘瓠龙舟:一段始祖神话的伤感记忆
麻阳盘瓠苗裔如此衷情五月大端午,年复一年,乐此不疲,是欢聚的理由,是喧闹的酣畅,也是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之誉的麻阳民间尊老孝老习俗的生活写意,更是流淌在盘瓠后裔倔强的血脉里对始祖的深深歉疚,一段世代相传尘封经年的始祖神话的伤感记忆。
当初,强敌入侵中原,高辛帝(帝喾)不敌,便张榜招贤,许诺:如有退敌者,与其分治天下,并许嫁贤淑美丽的少公主。盘瓠狙杀敌酋,敌军不战自退,高辛帝毫无践诺意思。后来盘瓠要求用蒸笼蒸七天七夜以变人形,性急的高辛女六夜七天就提前打开笼盖,以至于年轻英俊后生盘瓠头顶留下一块狗皮未褪尽,只好扯了黑纱巾裹头遮羞,从此留下苗族男子头扎丝帕的传统,也留下了盘瓠被同僚讥笑的由头。为走出无谓的羞辱,盘瓠背着高辛女来到自己的封地——南方蛮荒之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石室穴居生活,采集山野,驯斑虎以护卫居室,开荒辟田,捉水牛以耕耘就食,生六男六女子息,逍遥殷实,天伦融融。只是十二个子女天生异秉,顽劣不驯,时常呼啸山林,戏耍河畔。一天,盘瓠家的老水牛突然开口说话,胆大的盘瓠子女们竟然不以为异,听信水牛的谎话:你们不是盘瓠亲生的,而是你们的奶奶(妈妈)和一条野狗的后代。他们很气愤,打牛,牛让他们夜里察看。果然,他们看到一条毛色纯白的狗,带着光晕,深夜从父母的房中跑出来。他们操家伙猛追,追到河边,七手八脚把那狗打死。又担心狗会沾了地气返阳生还,就把它扔到河里,任它随波漂流而去。第二天,高辛女问子女们盘瓠的下落,他们期期艾艾。高辛女追问后,知道了他们深夜打狗的经过,大哭:那就是你们的父亲盘瓠呀!
原来,盘瓠变化人形后,仍“狗性”不改——狗活十几年就将老死,为了能与高辛女长相厮守,他必须每隔十二年重回蒸笼经历一回煎熬,蜕皮新生,返老还童一纪,年轻十二岁。只是,轮回之前四十九天里,他会在晚上痛苦地化回狗形,彻夜难眠,到野外狂号。家里的老牛嫉恨常年耕耘的劳累,更嫉妒盘瓠与高辛女的和睦,便怂恿懵懂急躁的盘瓠子女们做下他们终生无法挽回的憾事。
盘瓠子女们赶紧到河边寻找父亲的尸体,因为高辛女说:只要盘瓠尸首完整,放置土地上几个时辰,还有望复生。然而,他们沿岸追寻昼夜,也不见盘瓠踪影。又拆门板、抬戽桶、扛王桶、扎木筏,沿河上下苦寻三天三夜,依然无功而返。恼怒之余,他们捉来了老牛,五花大绑,用随手拿到的扁担、扦担,一通乱打乱捅,把水牛肢解零碎,用牛头祭告亡灵,留下“椎牛祭祖”的盘瓠部族祭祀传统。以后,每逢盘瓠生日,高辛女总是哭哭啼啼:盘瓠托梦给她,他没死,化作一条白龙游移在河畔,还在等着儿女们去找他。为了安慰老母,更为了对枉死生父的歉疚,盘瓠子女们每逢盘瓠生日,都会特意打船下河吆喝划动,希望化作白龙的父亲来归。
高辛女忧郁而终后,盘瓠子女自相婚配,繁衍后代,划龙船寻祖的习俗却千年不变。只是这盘瓠龙舟不再仅仅是对始祖的歉疚,反倒多了些娱祖也自娱、祭祖缅怀又祈祖赐福的快意。
三、祖传龙歌:一首盘瓠部落的迁徙史诗
盘瓠龙舟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它就像关公的青龙偃月刀,是盘瓠随身携带的宝贝,与生俱来的神物。这似乎在隐晦地表述盘瓠一族的历史。和所有苗族一样,麻阳盘瓠后裔,也有着辛酸的迁徙故事。
且消听来慢消听,慢慢消听将歌论。
别人划船端阳节,漫水划船有根本。
大王原在神州府,沅陵县内有家门。
庙殿竖在木官上,赫赫威灵多显位。
沅陵已居数百载,神心一动往上行。
腾云驾雾往上走,路过新营歇凉亭。
庙湾竖起龙王殿,龚王二姓做祖神。
…………
麻阳漫水祖传龙歌《根源歌》,俗称《路程记》,一共116句,812字。记述了 “大王”(盘瓠)在辰洲府沅陵县木官上“已住数百年”后,溯锦江“腾云驾雾往上走”,进入麻阳境内,先后落脚新营、暂居麻伊、留住袁郊坪、岩角坪,最后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定居漫水,先后成为龚、王、张、文、田姓族人“祖神”。《根源歌》实际上就是一部盘瓠族人辰水迁徙史诗,它记录了盘瓠后人几经异地而居的历程,隐逸了无奈迁徙的缘由,在貌似轻松的简略传唱里,提示后人追根溯源的清醒,描摹盘瓠龙舟与生俱来的实在。
尽管久经历史风雨,麻阳盘瓠后裔一度成为汉化较深的“熟苗”,但他们依然用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始祖的虔诚。
编辑:张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