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传统竞技运动

来源:县文化局 编辑:张蓉 2011-08-29 10:54:23
时刻新闻
—分享—

  武术。或许因为苗族迁徙苦难史的反抗争斗,武术成为麻阳少数民族中流传久远的竞技项目,最初或许是出于经常性战乱中防身的需要。“船侠”滕黑子(1796—1866),江湖上号老九,麻阳马南人,少年得义母刘氏精心传授滕黑子刀枪、棍拳、拔钉、跳桩,又拜流浪汉为师,工间习艺,得其真传,武功更佳。因其武功,常德上南门码头尽归麻阳船只停靠,久之,此地形成“麻阳街”;又败洞庭湖君山寨掌门人金钩柳胡子,从此,麻阳船只、木筏航行洞庭湖区,畅通无阻;又开辟武汉鹦鹉洲“麻阳船码头”,自此,湘西“凡沅水船只皆插蜈蚣旗畅行(洞庭)湖(长)江”。麻阳城乡习武之人颇多,兄弟之间、夫妻之间、姐妹之间互教互学,有的练梅花棍,有的练板凳拳,有的练轻功、坐桩……1949年以后,麻阳相继成立了武术队、武术协会、武术学校,引进了少林派拳术59路、刀术12路、棍术18路,武当派拳术10路、器械2路,峨嵋派拳术17路、器械11路,2004、2005年,麻阳武术健儿参加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仅金牌就收4块。

  打鸡(踢毽儿)。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在众多的现代媒体尚未走村入户的岁月里,踢毽儿是苗乡广泛盛行的一种民间传统娱乐活动,也是苗家青少年最爱的娱乐形式,特别是苗家女孩最喜爱的一种融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活动。

  毽子的制作十分简单,无论在何处都可以随地取材。收集些公鸡亮丽的尾羽毛,将羽毛脚扎紧扎实,然后再把羽毛根端插在墨水瓶盖大小的圆纸板或塑料块中,订紧订牢便大功告成了;还有更简便的制作方式,随便找本旧作业或旧薄书,从书脊的正对面,用剪刀把这旧作业或旧薄书剪成细长的碎纸条,然后,将书脊那头扎紧扎实便成了。

  踢毽子的场地也非常随意,没有什么讲究。室内室外,房前屋后,院子原野,都是踢毽子的天地。踢毽子,天晴下雨都可进行。晴天在室外,雨天在室内。即使雨天在室内也无须多大的地盘,只要几平方米便足够戏耍尽兴了。

  踢毽子主要是人体下肢的协调运动。踢毽时,人体下肢的腰肌、髋肌、臀肌各部肌肉及人体骨骼的髋、膝、踝等各关节都协调地运动起来,乃至胸肌、腹肌也都相应地运动起来。踢毽之际,双脚时儿磕,时儿拐,时儿盘,时儿翘,时儿勾。人体亦时时伴着毽儿的左转右旋,上翻下滚,时儿转身,时儿前仰,时儿后合。随着毽子的起伏,人体骨骼的各个关节,人体的浑身肌肉,都得到相应的锻炼,极大地增强了人体肌肉及人体骨骼的功能。

{Ky:PAGE}

 

  踢毽子时,可一人,也可两人,或多人同时进行。但不管一人多人,参入者都必须头脑清醒,眼明脚快,反应敏捷,动作迅速。特别是多人踢毽时,更要彼此心领神会,动作协调。我一脚,你一脚,她(他)一脚,纵飞的毽子分分秒秒都牵着大家的眼球,时时刻刻系着大家的心。多人踢毽不仅考证着大家配合是否默契,动作是否协调,彼此是否心领神会,而更重要的是检验着参入者是否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进取精神。

  打桲椤(打陀螺),在麻阳苗乡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一种极为广泛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特别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对于湘西苗家人来说,制作陀螺实在是简单不过的事了。先选用一根手臂大小的茶树,或其它硬杂木也行,生的干的都可以。继而,用刀慢慢削成圆锥形,并将圆锥形的下锥削尖削圆。然后,将圆锥形的上方切断削平,陀螺便削成了。

  用一枝小手指大小的竹杆或木杆,一头系着除了叶骨的撕细的棕叶,或到山间剥些具有柔韧性的树皮,搓揉后系在竹杆或木杆的一头,打陀螺的鞭子便有了。打陀螺,则无论在学校宽敞的操场,还是在村子的晒谷坪,或是在自家的院子,或是平坦的马路上,或在大街小巷里,只要有一席平坦之地,都能挥洒自如。

  一年四季,都可以打陀螺,不过,冬季打陀螺的人最多。在学校,课间午休之际,四处都有打陀螺的身影。在村庄,放学之时,节假之日,村前屋后,到处够有少年儿童在挥动着手中的皮鞭。一只只飞转的陀螺,在阵阵皮鞭地抽打下,不停地旋转着。有的一人打一只陀螺,有的两人打一只陀螺,有的一人打两只陀螺。各自使劲用力抽打几鞭,然后,看谁的陀螺旋得最美,比谁的陀螺转得最久。有时,将各自的陀螺使劲抽打,再让彼此旋转着的陀螺去碰撞去打架,看谁的陀螺旋倒在地便是输家,谁的陀螺继续旋转着,便是赢家。陀螺打架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富有情趣的。

  苗乡的儿女,特别是在校的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紧张的学习中,打一打陀螺,不仅可以调整调整心态,调节调节学习气氛,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Ky:PAGE}

 

  打秋秋(荡秋千)。荡秋千是苗疆乃至全国流传甚广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之一。秋千的制作颇为简单,在广大农村随处都可以制作秋千。用稻草搓揉编成辫子状的长绳,或用竹蔑绞编成长绳,或用山上寻来的坚韧粗壮的野藤,也可用结实的粗棕绳或粗麻绳。两条绳索的上端同时系在粗大坚韧的树枝上,树枝下面且空旷平整,没有树桩杂物等。或系在屋舍之上的横枋横梁上,只要绳索下面空旷无碍就行。两条绳索的下端挂上横板,绳索的上下端系牢挂紧,秋千便制作成功了。

  荡秋千,一年四季,大人小孩,男男女女都可以荡。荡秋千之际,人可以坐在横板上,也可以蹲在横板上,还可以站在横板上。荡的时候,荡者必须两手紧握身边的绳索,借势用力,使秋千顺势前后摆动。蹲在横板上或站在横板上,更便于荡者使劲用力。荡秋千时,摆动的频率越大,荡的速度则越快。荡的幅度越大,秋千则荡得越高。秋千荡得越高,荡的人便越有兴头,情趣也越越浓。

  秋千荡这一民间传统娱乐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调整人民的心态,调节人民生活娱乐的气氛。

  骑木马(高脚马)。在翠峦叠嶂的湘西麻阳,在苗乡的村村寨寨,常常看到许多苗家青少年骑着高脚马,在村前寨后竞技拼搏的身影。

  由于高脚马制作简单,取材方便,所以千百年来骑高脚马的民间传统竞技运动,在苗乡地域广为流传,颇是盛行。制作高脚马,只要选取两根刀柄大小的木质坚硬的长棒,截取木棒四五尺长,或五六尺长,根据骑高脚马的人之身高而定。然后,在两根长棒的下端,离地一尺左右之处,用铁丝或其它径藤紧紧地扎上垫脚板,高脚马便制作成了。两手紧握木棒,双脚踏上垫脚板,便骑上了这轻巧而又富有情趣的高脚马了。

  骑高脚马,并非单为骑高脚马的骑趣,而更主要的是为展示骑高脚马的骑技。节假之日,三五成群的骑高脚马的青少年骑手,集合于村前的晒谷坪,进行骑高脚马的各项竞技。高脚马赛跑,高脚马踢足,高脚马打架,彼此推推搡搡,互相撞撞挤挤,看谁先下马,先下马的人为输家。骑高脚马竞技,既要拼手劲比脚力,还要讲策略懂技巧。因而,骑高脚马不但可以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可以历练人民在生活中的许多技能。

{Ky:PAGE}

 

  掰犟(掰手腕)。掰手腕是千百年来苗家人最喜爱的一种民间传统的臂力竞技活动。由于掰手腕非常简单,无须任何器材,也不讲究什么场地,没有什么时间空间所限,一年四季,室内室外,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掰手腕只要一个平台,两个人便可以对掰。开掰之前,两人必须在同一平面上,同时伸出左手或右手交叉抱掌,胳膊弯曲。两手交叉抱掌时,彼此手臂务必居中,不得向任何一方倾斜,不得抢先去占优势,必须同时使劲加油。为公正公平,掰手腕之时,往往至少要一人,或两人作裁判。掰手腕通常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硬对硬地拼臂力比手劲。只要哪里在掰手腕,观众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有的观众为势优者狂呼,有的观众为弱势者鼓劲。

  掰手腕,大都是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形下进行较量的。掰手腕时,彼此都是左手对左手,右手对右手。有的人左手有力,善掰左手;而有的人右手有劲,更善右手掰。其实,掰手腕之际,左手在掰时,右手也在使劲;右手在掰时,左手也在用力。对抗到高潮时,彼此脸都要憋红,脖颈臂膀上的青筋都纷纷暴起,人体几乎全部倾斜,甚至连腰、身、腿、脚,乃至人体的每根神经都参入到使劲的运动中了。因此,掰手腕看起来只是一种简单的民间传统练臂活动,其实是一种调动浑身之劲竭尽五体之力的综合体能的大较量、大运动。

来源:县文化局

编辑:张蓉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