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盛斌:故土吟诵者

来源:麻阳新闻网 编辑:张蓉 2012-02-27 09:27:53

  (一)

  他的作品以苗乡的人物风情为根本,让读者在春风扑面般的阅读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省作家协会会员,张胜斌,麻阳苗乡一个文学事业的奋斗者,一个颂扬家乡,歌唱故土的吟诵者和赞美者。

  1964年,张盛斌出生在拖冲乡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在这个偏僻而贫困的乡村,他度过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少年时光。家乡的牛羊、家乡的农田、村庄,在他眼里就像一首首抒情的诗歌,苗乡无处不在的美让他愉悦和惊喜,从此,他怀揣了一个当作家的梦想。

  1982年,中师毕业后张盛斌回到家乡,执教于锦和小学,在工作之余,他始终如饥似渴地阅读,如醉如痴地写作。无论工作的条件如何艰苦,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创作的执著追求。

  他告诉记者:“那时在教书之余,唯一可打发的是写点东西,召集学生办一个文学社,在锦和镇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文学创作热潮。”

  那时,他开始尝试投稿,尽管寄给报刊杂志的稿子,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完璧归赵,但他始终没有气馁,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有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在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他终于获得了成功。1983年,当第一篇处女作《走出深谷》获奖后,他万分欣喜,他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也更加坚定了他的文学梦。  

 

  张盛斌在树下创作

  (二)

  带着文学的梦想,张胜斌“歌吟”苗乡,并寻找着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在家乡的热土上踏踏实实地迈着自己的步子,笔耕不辍。

  图:1991年至今,张胜斌先后调入县文化馆、文化局、文联、政协,从事文化工作,这期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麻阳这片具有丰厚文化积淀的土地和苗乡儿女创造的瑰丽多姿的生活之中,对锦江沿岸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地域风情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屡屡有佳作问世。

  2007年他出版了散文诗集《内心的花朵》,这部散文集共分为:回望家园、体验季节、倾听阳光、品读大师、走进西南等5部分。在很多世俗人的眼里,乡下的天地好像是很小,乡下人的见识好像也短浅,但是,张盛斌的散文集《内心的花朵》却告诉我们:乡下的天地是广阔的,乡村的生活是多彩的,乡村的哲理是深刻的。我们读她时,像在听一位充满智慧的哲人讲经,也像是在和一位异想的稚童对话。

  张盛斌说:“我生活在大山里,从大山中走出,有一种人生奋斗,向自我挑战,走出自己,走向人生最壮丽的境界。”  

 

  张盛斌部分作品

  20多年来,张盛斌一直笔耕不辍,醉心于散文写作、诗词、歌词创作,曾数百次在《诗刊》、《星星诗刊》、《散文诗世界》、《诗神》、《湖南文学》、《散文百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新闻等作品,他的作品入编过多种选集,并10多次获省内外文学征稿、奖励,同时多次参与县里举办的文艺演出策划撰稿工作,创作的歌词在《词刊》《北方音乐》《音乐教育与创作》等报刊发表或获奖。由他作词的歌曲《苗家妹子》2009年在央视音乐频道播放。

  除了文学创作,张盛斌还长期坚持对家乡麻阳的民族文化进行研究、挖掘、整理以及推介、宣传,参加《麻阳风情》、《苗族文化论坛》的编辑工作,完成了《麻阳文史》第八辑编纂工作,撰写了多篇关于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开发文化旅游等建言文章。  

 

  张盛斌获奖证书

  在全县上下重视文化、大力发展文化的现在,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和一名文史工作者,张盛斌深受鼓励,也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大。

  他说:“要多创造讴歌麻阳人文精神的作品,多撰写助推麻阳文化发展的提案,努力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

来源:麻阳新闻网

编辑:张蓉

阅读下一篇

返回麻阳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