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在我们湘西麻阳苗乡,村村寨寨兴过社(sa),家家户户煮社饭。馨香的社饭,伴着我从温馨的童年中走来,从犹新的记忆中走来。
一年一度的春社节,对于我们苗家人来说,不仅蕴蓄着几多的神秘与梦幻,萌动着几多的诱惑与眷念,洋溢着几多的喜悦与笑颜,而且阐释着几多真挚的情愫,昭示着几多淳朴的意愿,寄托着几多虔诚的祈盼。
春节的年味还未享尽,我们这些苗家的伢儿们又在扳着指头盼春社节了。隆隆春雷,唤醒了酣眠半载的懒蛙。这些梦寐乍醒的青蛙,睡足了,眠够了,无所事事,便夜以继日地叽叽呱呱闹开了。苗乡的人们不但不厌其烦,还美其名曰“蛤蟆吵社”。蛤蟆吵社了,春社即到了。
几阵春风,几场春雨,村前的小溪欢畅起来了,寨后的山峦翠绿起来了,田野的社蒿菜郁郁葱葱地茁长起来了。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我们这些苗家的伢儿,每天放学,一溜出校园,跨进家门,丢下书包,拎起篮子,便争先恐后地奔向田野,争相抢掐那簇簇嫩柔肥美的社蒿菜。
家里的社蒿菜掐够了,妈妈便把我和弟弟掐来的社蒿菜拿到溪里洗干净,切得细细的,揉去苦水,再拿回家放到锅里慢慢炒干。把切成肉丝的肥腊肉炒出油,然后将炒干的社蒿菜藠与花生、大豆、姜丝、野、香蒜等作料一同炒香炒熟,再拌入煮得半生半熟的粳米和糯米的饭中搅匀,用火再焖上一阵。不一会儿,社饭的醇香便扑鼻而来了。
社饭的馨香,不仅香在我们的屋里,而且香在我们的心里,香在我们的梦里。
社饭刚一出锅,妈妈忙着盛上第一碗香喷喷的社饭,先去给土地公公焚香烧纸钱。相传,我们过的春社节主要是为祭祀土地神而兴起的。因此,每逢春社日,我们各家各户都得馨香祈祷。妈妈一边给土地公公焚香烧纸,一边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祷祝我们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祷祝我们岁岁幸福安康,茁壮成长。
{Ky:PAGE}
趁妈妈在土地公公那馨香祷祝之际,我急忙邀弟弟端起社饭,悄然跑到房前屋后,四下里去给桃树、李树、杏树喂社饭。据说,大凡果树之类的生物,只要吃了社饭便更会枝繁叶茂,果满枝头。我们端着社饭来到果树下,先在树腰用小刀切个口子,剖开树皮,然后将备好的社饭小心翼翼地嵌入果树肌肤。果树吃了社饭后,我们立即用棕丝把切开的刀口抿合,紧紧地裹好……
春社之后,我们像呵护襁褓中的婴儿似的,天天去悉心地照料那棵棵倾注着我们心血的希望之树。我们时时刻刻在殷切地期待那寄托着我们心中所祈盼的棵棵果树早日萌芽、长叶、开花、结果……
光阴荏苒,转眼我又在如梭的岁月中从天真的童年步入人生的中年。
而今,我已几十年未回老家去给果树喂社饭了,而是年复一年地站在讲台上为讲台下的棵棵幼苗天天喂“社饭”。我时时都在殷切地祈盼着我天天喂“社饭”的棵棵果树早日萌芽、长叶、开花、结果。
来源:县文联
作者:张元和
编辑:张蓉